首页 理论教育 秦简牍地理研究:武庾至阳新城庾距离估计

秦简牍地理研究:武庾至阳新城庾距离估计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秦里程简册的书写体例,所谓“西陵水道到阳新乡百卌八里”是指西陵到“阳新乡”的距离,而西陵距武庾有四百八十里,从武庾到“阳新城庾”又有二百四十三里,二者相加已有七百二十三里,则“阳新乡”与“阳新城庾”不仅不在一地,而且若将此二处的“阳”理解为阳县亦未免太过悬远,秦阳县一地恐不能如此之辽阔。

秦简牍地理研究:武庾至阳新城庾距离估计

26.武庾

秦里程简册有多处记载可以帮助我们推定武庾的性质和地理位置。序号11(编号203)下栏:“宛粱门下行淯到邓西陵四百九十一里。”简文明确说明“下行淯”,可见是走水道顺淯水而下。据《水经注》卷三一《淯水》篇,淯水南流迳宛城东。可知粱门应为秦宛县城东城门,滨临淯水。宛在今河南南阳市,古今无异辞。序号19(编号200)下栏记“武庾到邓西陵四百八十里二百步”,则武庾距宛约十一里。序号12(编号202)下栏:“宛宜民庾行淯水到西陵四百五十里。庄道三百六十里。”庄道即为陆路,简文写明“行淯水”,又以陆路里程作为比较,可知仍是水道。按“庾”的古义大致有二: 一为储存水运转运粮食的仓库,所谓“水漕仓也”;一为露天的谷堆,所谓“在野曰庾”。辛德勇先生取后说,[112]我们以为前说可能更合简文原意。总之,从秦里程简册提供的相关里程看,武庾应该介于宛宜民庾和宛粱门之间的淯水水道上,上距宛城约十一里,下距宛宜民庾三十里。从地理位置看,武庾也应该属于秦宛县。

秦宛县故为春秋申国所在,楚文王灭申设申县,为楚北上争霸中原之重镇。战国时期楚曾于此地设宛郡,后失于韩。秦占领该地后,设南阳郡,宛县为郡治所在。据《水经注·淯水》篇记载,宛有大小两重城,小城在大城的西南隅,为古宛城。东城内有旧殿基,“周二百步,高八尺,陛阶皆砌以青石。大城西北隅有殿基,周一百步,高五尺”[113]。据考古调查的探掘,古宛城在今南阳市区东北部,有大小两重城,小城即现在的老城区,城周六里,位于大城内西南部。从而证实《水经注》的相关记载。[114]以宛城规模之大,位于其南部十一里的武庾,应即宛城郊之仓储。秦里程简册选择武庾作为此段行程的起点,或有以武庾代表宛城之义。

27.雉白土乡

距武庾五十三里。换言之,雉白土乡应位于宛县城北约四十里处。《水经注·淯水》篇:“淯水又西南,径史定伯碑南。又西为瓜里津,水上有三梁,谓之瓜里渡。自宛道途,东出赭阳,西道方城。”《续汉书·郡国志》南阳郡“宛”县条下有“瓜里津”。[115]《读史方舆纪要》卷五一《河南六·南阳府》“瓜里津”条:“府北四十里,即淯水之津也。上有三梁,谓之瓜里渡。”[116]嘉庆重修一统志》说同。[117]据此,雉白土乡当在宛北瓜里津一带。

岳麓书院藏秦简《三十五年质日》记墓主人自咸阳的返程: 四月丙子(十八日)宿咸阳,乙酉(二十七日)归宿丽邑,丙戌(二十八日)宿戏,戊子(三十日)宿郑。五月辛卯(三日)宿商街邮,乙未(七日)宿日土邮,丙申(八日)宿析。[118]其中的“日土邮”,有学者改释为白土邮。[119]从其行程看,四月十八日从秦都咸阳出发,经过丽邑、戏、郑等地,于五月三日到商街邮,中间又经过几个不知名的地点(简文有残缺),然后于五月七宿白土邮,八日宿析。咸阳、丽邑、戏、郑均在关中地区,商街邮应在陕西丹凤商县,[120]析位于河南西峡县[121]。介于二者之间的白土邮只能位于陕西商县南与河南西峡之间的丹淅流域,绝无可能东到唐白河流域。岳麓“质日”简“白土邮”与秦里程简册之“白土乡”并非一地。[122]

28.雉

上距白土乡二十四里。序号17(编号066)下栏记“武庾到雉七十九里”,将武庾到白土乡的五十三加上二十四里,得七十七里,尚有二里的差距。假如换算成距宛的距离,则可以说雉在宛北将近七十里处,约合28 千米,当在今南阳市北老河滩一带。

流行说法将汉雉县定在今河南南召东南甘沟附近,已为鸭河水库所淹没。[123]然此地距南阳市直线距离约有37 千米,与秦里程简册所载有较大差距。今南召东南之雉县,或为秦以后所迁址。

29.石城

距离雉县十七里,约在今石桥镇一带。(www.xing528.com)

30.訄渠庾

距石城四十五里,约在今皇路店北,已沦没于鸭河水库。马孟龙先生以为其地即《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之辉渠侯之所在,表注“鲁阳”,为鲁阳县之乡聚,在今河南鲁山县熊背乡黄岗寺遗址。[124]

31.阳新城庾

距訄渠庾一百零四里,约在今南阳市南召县与鲁山县交界处四十里铺一带。

以上行程当亦为水道,自武庾至訄渠庾,走淯水(白河)水道。自訄渠至阳新城庾,走鲁阳关水水道。[125]序号60(编号055)上栏“凡二百卌三里”,将以上数字累加,正得二百四十三里,由此可见,秦里程简册所记武庾到阳新城庾似乎是一段相对独立的行程。

辛德勇先生以为阳新城为阳县之新城,且对阳县有长篇讨论。[126]按辛氏还另举简册所记的几处阳县:

西陵水道到阳新乡百卌八里(20/75)

西陵水道到阳平乡五十九里(22/199)

按辛先生的理解,“阳新乡”即阳县之新乡,“阳平乡”即阳县之平乡。据秦里程简册的书写体例,所谓“西陵水道到阳新乡百卌八里”是指西陵到“阳新乡”的距离,而西陵距武庾有四百八十里,从武庾到“阳新城庾”又有二百四十三里,二者相加已有七百二十三里,则“阳新乡”与“阳新城庾”不仅不在一地,而且若将此二处的“阳”理解为阳县亦未免太过悬远,秦阳县一地恐不能如此之辽阔。所以,我们暂且将“阳新城庾”连读,理解为“阳新城”之庾或“阳新”之城庾。秦里程简册有“章渠阳聚鄣”,“阳聚”为二字地名,“鄣”为后缀。秦里程简册另有“阴聚城”“夏内(汭)城”“玄阳城”“武乡城”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有“邢丘城”,与阳新城文例相同。[1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