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册以下接述台至郊的交通里程,是为章渠水道的东段。
9.郊
包山楚简182 号有“郊人”,[44]《左传》昭公十三年记楚灵王“夺成然邑,而使为郊尹”。杜预注:“郊尹,治郊竟(境)大夫。”[45]郊为国都郊外之地,其地域范围,古书说法不一。《仪礼·聘礼》:“及郊,又展如初。”郑玄注:“周制: 天子畿内千里,远郊百里。以此差之,远郊,上公五十里,侯伯三十里,子男十里。近郊各半之。”清人胡培翚以为郑注有脱文,“侯”下有“四十里”三字,“子”下有“二十里”三字。按胡氏之说,天子远郊一百里,近郊五十里;上公远郊五十里,近郊二十五里;侯远郊四十里,近郊二十里。以下各以等差之。[46]这当然是一种理想化的制度,现实生活恐难如此整齐划一。不过,此处的“郊”距台(江陵)十九里,简号203 有“江陵到章渠郊鄣卌二里”,所谓“章渠郊障”当指郊地之“障”,此“郊”位于章渠之上,当然也就是距台之“郊”。十九里和四十二里,均在古书所记的远近郊范围之内。
10.赢
周家台30 号秦墓出土简牍《三十四年质日》所记墓主人的行程有“赢邑”:“(正月)丁亥,史除不坐椽曹。从公宿长道。戊子,宿迣赢邑北上蒲。”[47]郭涛博士曾推测赢邑当在今观音垱村东十五里,邻近四湖总干渠的起点。[48]据秦里程简册所载,江陵(台)距赢为四十九里,约合20 千米。从今地图看,郭涛所定的地理位置还是比较合理的。但简册所载这一段水道应从西南偏向东北,如此才能合于江陵到杨口交通走向。简册所记赢(赢邑),恐已沦入长湖之中矣。又,周家台秦简“质日”中的“迣”,或以为县名,[49]然秦及汉初的简牍材料所见的南郡县已有不少,但从未见此“迣”县,今据秦里程简册,此“迣”或即章渠之代称。
11.下造
《水经注·沔水(中)》备载杨水源流,杨水在郢城南边接纳龙陂水后始称杨水,“又东北,路白湖水注之,湖在大港北,港南曰中湖,南堤下曰昬官湖,三湖合为一水,东通荒谷,荒谷东岸有冶父城。……杨水又东,历天井水。……杨水又东北流,得东赤湖水口。……杨水又东,入华容县,有灵溪水。……水东入离湖,湖在县东七十五里。……杨水又东北,与柞溪水合。……杨水又北,迳竟陵县西。又北,纳巾、吐柘。……杨水又北,注于沔,谓之杨口”[50]。“三湖”在江陵东北,荒谷、冶父在沙市北。[51]天井水,在江陵县东北十里。东赤湖水,约在江陵东北二十里。杨水入古华容县后,有灵溪水由南而北流入。灵溪水源自江陵东之赤湖水,向东流经离湖。“离湖在县东七十五里”,此县仍指江陵县而非华容县。[52]灵溪水在今潜江浩口镇(亦称浩子口)入杨水。浩、造音近,或可通假。又,岳麓书院藏秦简《廿七年质日》载墓主人行程,四月“癸卯,起江陵。甲辰宿阴娶(?)。五月乙巳,宿户灶”[53]。户灶与江陵为二天行程,灶与造,古音相近,或可通假。然则秦里程简册之下造或当今潜江浩口镇或稍偏西一带。[54]
12.平阳
杨水自郢城之南,流经今江陵以东的太湖港、长湖南部航道以及潜江市西的田关河,基本上由西向东流。在今地图上,从浩口到潜江西边东荆河东岸的直线距离为21 千米,与秦里程简册所记下造到平阳的距离(合今20790 米)约略相当。平阳当在潜江市西、东荆河东岸。杨水即阳水,所谓“平阳”,也许是指此段水道平直,自此往下则转曲折矣。(www.xing528.com)
13.杨口
杨水在“竟陵县西”北流,接纳巾、柘二水,又向北流,注入汉水(沔水),即为“杨口”,亦称“阳口”,在今潜江市汉江南岸的泽口附近。[55]从潜江西之东荆河东岸到泽口的直线距离为14 千米,而秦里程简册所记平阳到杨口为六十二里,约合25.7 千米,当是本段水道较为弯曲的缘故。
以上一段水道分布5 个地名(邑聚或渡口),各段里程数相加得一百九十四里,与简序39(编号058)所记“凡江陵到杨口百九十四里”相合。每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最短者台至郊为十九里,最长者平阳至杨口为六十二里,平均为三十八里二百四十步。总的趋势是越往东,间距越大。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简册所载从长利渠口至杨口的水道,应该就是航运史上所艳称的“江汉运河”。[56]关于江汉运河,文献中有零星记载,主要有下述几条。
(1)《循吏列传》“孙叔敖”条:“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裴骃《集解》引《皇览》曰:“孙叔敖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57]“激”,义为阻挡水流,使之改变流向。《汉书·沟洫志》:“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颜师古注:“激者,聚石于堤旁冲要之处,所以激去其水也。”[58]沮水在江陵西,云梦在江陵东。孙叔敖的做法,大概是开挖沟渠,激使沮水东流,与云梦大泽连成一片。
(2)《水经注·沔水(中)》:“江陵西北有纪南城。……城西南有赤阪冈,冈下有渎水,东北流入城,名曰‘子胥渎’,盖吴师入郢所开也。……杨水又东,入华容县,有灵溪水。……又有‘子胥渎’,盖入郢所开也。水东入离湖……湖侧有章华台。……言此渎,灵王立台之日,漕运所由也。”[59]此段文字多有讹误,颇为难读。据今人研究,所谓“子胥渎”,仅限于纪南城西南一段,长度不超过5 千米。灵王立章华台之时,为漕运方便,乃在旧有航道的基础上,扩展漕运里程,沟通连接纪南城和章华台。[60]
上述史料年代较晚,孙叔敖、伍子胥皆为古史上颇赋传奇色彩之人物,所记是否可信,或有疑问。然《河渠书》叙述东周各国水利事业,称“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61]。可见楚人确曾修建沟通云梦与汉水的人工水渠。《汉书·地理志》南郡“临沮”县条下称:“《禹贡》南条荆山在东北,漳水所出,东至江陵入阳水,阳水入沔,行六百里。”漳与章,阳与杨,均音近可通假。按古代河流“互受通称”之例,漳水入阳水后,阳水水道亦可称漳水,秦里程简册之“章渠”或即漳水之渠。[62]《汉志》所记的漳水下游,应该就是秦里程简册之“章渠”水道,从而更可证明江汉运河的存在。
2014 年开通的引江济汉工程,始自荆州市李埠镇龙洲垸,途经荆门沙洋,至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兴隆段,全长67.23 千米,年均输水量31 亿立方米。[63]秦里程简册所记江陵到杨口与引江济汉工程走向一致,然秦时河渠为一百九十四秦里,约合今80.66 千米,较今水道长出13.43 千米。除今水道起点更为偏东之外,或是秦时江汉运河较为弯曲的缘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