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简牍地理研究:洞庭郡设立二十七年至三十四年没有中断过

秦简牍地理研究:洞庭郡设立二十七年至三十四年没有中断过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里耶简中明确记有洞庭郡的有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上引简文在三十四年称洞庭为郡九岁,可见洞庭郡自二十五年设郡迄至三十四年没有中断过。但揆诸情理,这个郡亦应是洞庭郡。洞庭郡改称武陵郡当在秦汉之际或西汉初年,《汉志》称武陵郡为“高帝置”,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据上举“洞庭假守齮”文书,门浅县属洞庭郡无疑。

秦简牍地理研究:洞庭郡设立二十七年至三十四年没有中断过

卅四年六月甲午朔乙卯,洞庭守礼谓迁陵丞: 丞言徒隶不田,奏曰: 司空厌等当坐,皆有它罪,8-755耐为司寇。有书,书壬手。令曰:“吏仆、养、走,工组织、守府、门匠,及它急事不可令田,六人予田徒8-756四人。徒少及毋徒,薄(簿)移治虏御史,御史以均予。”今迁陵廿五年为县,廿九年田廿六年尽廿八年当田,司空厌等8-757失弗令田。弗令田即有徒而弗令田,且徒少不傅于奏及苍梧。为郡九岁乃往岁田,厌失,当坐论,即8-758如前书律令。8-759

该件文书涉及洞庭设郡的时间问题,尤为重要。最早引述该简内容的何介钧先生曾将“奏及苍梧为郡九岁”连读,作为秦苍梧郡设于秦王政二十五年的证据。[92]何先生只引了简文中的一句话,无从判断上下文的语境。现在该件文书已全文发表,《校释》读作“且徒少不傅于奏。及苍梧为郡九岁乃往岁田”[93]。不知道是否受了何文的影响。但我在读上述简文时,总觉得有些别扭。文书先由迁陵丞向洞庭郡守报告“徒隶不田司空厌等当坐”事,此件是洞庭郡守礼的回复。回复引《令》文说: 吏的仆、养、走和工的组织、守府、门匠等六种人,[94]以及有其他急事的“不可令田”。且每六人给予田徒四人,[95]如果少田徒或无田徒,都要报告治虏御史,由治虏御史“以均予”。然后讲到迁陵县的情况和司空厌等人所犯过失。整个文书都在讲迁陵县事,迁陵属洞庭郡,此乃洞庭—迁陵的往来文书,为何要牵涉苍梧郡呢? 若按过去的理解,将“及苍梧为郡九岁乃往岁田”一句删除也是完全讲得通的,而且文句的语意更加顺畅。所以,我觉得应该将“苍梧”与“为郡九岁”读断,“且徒少不傅于奏及苍梧”是一句,“为郡九岁乃往岁田”是另一句。上引简文就是这样断句处理的。简文是说: 迁陵县在秦王政二十五年设县,到二十九年仍在完成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的垦田额,原因就在于司空厌“弗令田”,此为其过失所在。弗令田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徒而弗令田”,一是“徒少不傅于奏及苍梧”。“傅”指傅籍,《汉书·高祖纪》“萧何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句下颜师古注:“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睡虎地秦简《葉书》记“今元年,喜傅”[96]。“于”犹“与”也,并列连词[97]后句是说: 迁陵县田徒少,司空厌没有将迁陵县田徒著籍并报告苍梧。然则何以要报告苍梧呢? 盖因苍梧乃治虏御史所在。传世文献记载除监郡御史外,还有侍御史、侍立御史、柱下御史、符玺御史等,治虏御史似亦为御史之一种。前文引《令》文说:“徒少及毋徒,薄(簿)移治虏御史,御史以均予。”文书中的“徒少不傅于奏及苍梧”正好与《令》文相应。后文“为郡九岁乃往岁田”仍然是在讲迁陵县事,所以接着说“厌失,当坐论”。所以,“为郡九岁”之“郡”,应是迁陵县所属的洞庭郡,而非苍梧郡。文书形成的时间是秦始皇三十四年,由此上推九年,时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因此,洞庭郡的设置时间应在秦王政二十五年,与迁陵设县同时。

里耶简中明确记有洞庭郡的有二十七年(9-23)、二十八年(8-985)、二十九年(8-78)、三十年(9-1594)、三十一年(8-1083)、三十二年(8-159)、三十三年(8-1823)、三十四年(8-755),上引简文在三十四年称洞庭为郡九岁,可见洞庭郡自二十五年设郡迄至三十四年没有中断过。里耶简有关洞庭郡的明确记载还见于三十五年(9-1 背)。此外,里耶8-653 有如下简文:

元年八月庚午朔朔日,迁陵守丞固

之。守府书曰: 上真见兵会九月朔日守府·今

书者一牒,敢言之。/九月己亥朔己酉,迁陵守Ⅲ8-653

敢言之。写重。敢言之。/赣手。

Ⅱ8-653 背元年当指秦二世元年(前209 年)。文书是迁陵守丞固的上行文书,文中的“守府书”应是郡太守府,简文有残缺,郡的名称不可见。但揆诸情理,这个郡亦应是洞庭郡。所以我们认为,洞庭郡在秦代一直存在,并未改名。洞庭郡改称武陵郡当在秦汉之际或西汉初年,《汉志》称武陵郡为“高帝置”,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

78.临沅

【卅一年】六月壬午朔戊戌,洞庭叚(假)守齮下□听书从事:临沅下索、门浅、零阳、上衍,各以道次传。别书临沅下洞庭都水,蓬下铁官,皆以邮行。书到,相报;不报,追。临沅、门浅、零阳、上衍、【索】言书到,[98]署兵曹发。如手。道一书。以洞庭候印【行事】。9-712+9-758

迁陵报,酉阳署主令发。

急报,零阳金布发。 恒署。 丁 四。

酉阳报,充署令发。

七月己未水十一刻,刻下十,都邮人□以来。□发。9-712 背+9-758 背

所引简文为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 年)六月十七日,洞庭郡假守齮发往洞庭郡各县的文书,文书的始发地是临沅,由临沅下分四路: 索、门浅、零阳和上衍,“各以道次传”。又写副本由临沅下洞庭都水,“蓬下铁官。皆以邮行”。秦代文书传递要求收到文书后向发文单位回复(报);如果没有收到回复,要立即发文追查。其中传到迁陵县的那一路,根据文末的“报”,可以确定为临沅—零阳—充—酉阳—迁陵。其余三路因与迁陵无关,简牍中没有记载“报”的情况。[99]由此可见,临沅为洞庭太守府发布文书的起点,亦即洞庭治所在。[100]

里耶简8-695 正面写有“临沅主司空发。洞庭”。背面书“迁陵·洞庭”。这是由洞庭郡发往迁陵县的文书,而由“临沅主司空发”,可证临沅县为洞庭郡治所。里耶8-855:“下临沅,请定献枳枸程。程。已。”迁陵县产枳枸,见里耶8-1527,亦详后文所述。迁陵县到临沅县请求确定进献枳枸的程式,亦可见临沅县为洞庭郡治所。里耶简8-1032 有“书迁陵,迁陵论言问之监府致(系)痤临沅”,此监府或即监御史之府,其地在临沅县,里耶11-34 有“洞庭监御史”。凡此,皆可证秦洞庭郡治所在临沅县。临沅县《汉志》属武陵郡。

79.索县

上举“洞庭假守齮”文书“临沅下索”可证索县属洞庭郡。里耶8-1775:“廿九年索令及□□□□具此□。”“索令”或即索县之县令。《汉志》属武陵郡。秦及西汉初年另有索县,属叁川郡,已见前述。

80.门浅

门浅不见于传世文献。据上举“洞庭假守齮”文书,门浅县属洞庭郡无疑。里耶8-66+8-208:“八月乙巳朔己未,门浅【守】丞敢告临沅丞主: 腾真书,当腾腾,敢告主。定手。”里耶9-1481 有“□人与佐畸偕载粟门浅四月□”,[101]里耶10-1170“卅四年十二月仓徒薄(簿)”有“女六百六十人助门浅”。由这些记载看,门浅当与迁陵县、临沅县邻近。《汉志》武陵郡索县有渐水东入沅,渐水亦见《水经注》。浅,精母元部;渐,从母谈部。旁纽通转,或可通假。长沙“12·29”古墓葬被盗案移交漆木器铭刻有“门浅库”“门浅长”,为汉初长沙国器。[102]可见西汉初年门浅县仍然存在,且地位比较重要。

81.零阳

《汉志》属武陵郡,秦属洞庭郡。里耶8-439+8-519+8-537:“廿五年九月己丑,将奔命校长周爰书: 敦长买、什长嘉皆告曰: 徒士五(伍)右里缭可,行到零阳庑溪桥亡,不智(知)□□。”秦以十月为岁首,九月已在岁末,此时迁陵当已设县。里耶5-1 记秦二世元年迁陵县仓守阳的上报文书,内容涉及“狱佐辨、平,士吏贺”等“具狱”传食所在县次的记录,其中有零阳,可知由零阳到迁陵有交通道路可达。里耶另有迁陵县发往零阳县的文书(8-1886、16-3),零阳在今湖南慈利东北、澧水南岸,由此沿澧水上溯,经充县,转陆路可达迁陵。里耶8-2430 有残文记其行程有“零阳……过充传舍”语,适可为证。

82.上衍

上衍不见于传世文献记载,为新见秦县,属洞庭郡。里耶8-1450:

冗佐八岁上造阳陵西就曰駋,廿五年二月辛巳初视事上衍。病署所二日。凡尽九月不视事二日,定视事二百一十一日。廿九年后九月辛未行计,即有论上衍。卅年□不视事,未来。

可知上衍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即已设县,并延续至秦始皇三十年。里耶12-1784:

二月壬寅朔甲子,洞庭叚守齰追: 县亟上勿留。巸手。以上衍印行事。

三月丙戌日中,邮人□以来。□发。歇手。

该件由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 年)正月二十七日发出,“以临沅印行事”。二月二十三日洞庭假守追书,而“以上衍印行事”。三月十六日传达迁陵。可证上衍县在秦始皇三十三年仍存在,其地或在临沅至迁陵之间。上衍具体地望待考。

83.蓬县

廿五年九月乙酉【朔】

曰受蓬铁权

蓬定以付迁【陵】

九月丁亥,蓬丞章□Ⅳ8-109+8-386

“蓬丞”当指蓬县之丞,可知秦王政二十五年即有蓬县。上举“洞庭假守齮”文书称“蓬下铁官”,本件文书又称“受蓬铁权”,郭涛根据铁官的记载结合冶铁遗址的分布,此推断秦蓬县约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附近。[103]周波则以为秦蓬县应在洞庭湖周围。[104]

84.迁陵

秦迁陵县设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属洞庭郡,均已见前。迁陵县的治所当在今湖南龙山里耶镇,里耶简牍多为秦迁陵县档案文书,其例甚繁不备举。然迁陵县与洞庭郡之间的往来文书多有封检,对理解其他郡县的所属关系不无助益,今略举如下。

最常见的有“迁陵洞庭”(8-188),或在“迁陵”“洞庭”之间加圆点,作“迁陵·洞庭”(8-695 背),“洞庭”亦作“洞庭郡”(8-469、8-1149);或在迁陵与洞庭之间空格(8-553)。凡此,皆表明前者“迁陵”为后者“洞庭”或“洞庭郡”之属县。另一种是在迁陵与洞庭之间加文书的传递方式,多“以邮行”的形式,如里耶8-12“迁陵以邮行·洞庭”,6-2“迁陵以邮行Ⅰ洞庭Ⅱ”,5-35“迁陵洞庭Ⅰ以邮行Ⅱ”。另外,里耶8-182作“迁陵故令人Ⅰ行洞庭急Ⅱ”,8-90 则作“迁陵以邮利足行洞庭急”。这种情形,均表明该文书由洞庭郡发出,迁陵县为收文单位,这是此类封检保存在里耶(迁陵)的原因所在。还有一类封检记有拆封的单位或个人,如8-303:“迁陵主薄(簿)发。洞庭。”8-264“迁陵发丞前。洞庭。”“发”指拆阅文书。[105]或加传递方式,如9-46:“迁陵丞自发。以邮行。洞庭。”8-2550:“迁陵。以邮行。覆曹发。洞庭。”

85.酉阳

里耶8-65“酉阳·洞庭”,5-34“酉阳以邮行洞庭”,可证酉阳县属洞庭郡。酉阳县在迁陵县东,同在酉水流域,是与迁陵最为邻近的秦县。里耶简中除迁陵县外,酉阳县最为多见。(www.xing528.com)

86.充县

里耶8-903:“充·洞。”“洞”字后所缺之字当是“庭”,可证充县确属洞庭郡。秦充县在今湖南桑植,位于澧水上游。里耶简中多有从零阳到充县再到迁陵的文书传递路线,大概从零阳到充县是走澧水水路,从充县到迁陵则是走陆路。从里耶秦简看,秦迁陵县向东方的对外交通路线大约有两条,一是走沅水,从临沅经沅陵、酉阳到迁陵;二是走澧水,从零阳到充县,再转陆路到迁陵。

87.沅陵

里耶8-492:“覆狱沅陵狱佐己治在所洞庭。”可证沅陵县属洞庭郡。秦沅陵县在今湖南沅陵,正位于酉水入沅水处,由此上溯可达迁陵,迁陵顺酉水而下必达沅陵,迁陵与沅陵之间的往来密切,里耶8-145“司空守圂徒作簿”有“除道沅陵”的记录,类似的记载还见里耶8-244 等。9-1481 记“载粟沅陵”,8-1618 记“沅陵输迁陵粟二千石书”,可证迁陵与沅陵之间往来频繁。里耶6-4:“【廿八】年四月【庚午】朔己卯,[106]迁陵守丞敦狐告船官□: 令史雠律令沅陵,其假船二,勿留。”大约沅陵县为当时地方之中心,迁陵县令史尚需到沅陵校勘律令文书。从迁陵乘船到沅陵,其间需经酉阳,里耶8-647:

□酉阳守丞又敢告迁陵丞主: 令史曰: 令佐莫邪自言: 上造Ⅰ

□遗莫邪衣用钱五百未到。迁陵问莫邪衣用钱已到Ⅱ

问之,莫邪衣用未到。酉阳已腾书沅陵。敢告主。Ⅲ

上件文书有残缺,但文书涉及迁陵、酉阳、沅陵三地是很清楚的。

88.沅阳

沅阳见里耶8-759、8-1523,共三次,均作“以沅阳印行事”。沅阳不见于《汉志》,然长沙“12·29”古墓葬被盗案移交漆木器铭刻有“沅阳长”,同出漆书文字有“沅陵”。[107]可知沅陵、沅阳为二县。秦沅阳县属洞庭郡,具体地望待考。

89.辰阳

里耶8-373:“一辰阳、一朐忍。廿八年九月辛丑,走起以来。”亦见长沙被盗汉墓漆器铭文。《汉志》属武陵郡,秦属洞庭郡。

90.无阳

里耶5-22:“狱东曹书一封,丞印,诣无阳。九月己亥水下三刻,走佁以来。”[108]8-1555:“冗佐上造临汉都里曰援,库佐冗佐。为无阳众阳乡佐三月十二日,凡为官佐三月十二日。”10-1170“卅四年十二月仓徒薄(簿)”有:“女卅人居赀无阳。”《汉志》属武陵郡,秦属洞庭郡。

91.新武陵

(1)廿六年端月己丑,上軴乡爰书

人黑色、长可【六月】六尺九寸□

端月甲戌〈辰〉,[109]上□乡奚敢言之

二月癸丑,新武陵丞赾敢告□15-259

(2)廿六年五月辛巳朔壬辰,酉阳齮敢告迁陵主: 或诣男子它,辞曰: 士五,居新武陵軴上。往岁八月(击)反寇迁陵,属邦候显、候丞出。智名与反寇战,丞死,它狱迁陵论耐。它为候,遣它归复。令史畸追环它,更□。它(系)狱府,去亡。令史可以书到时定名吏(事)里、亡年日月,它坐论报(赦)辠云何,或覆问,毋有遣识者。当腾,腾,为报勿留。敢告主。9-2290[110]

(3)廿七年十一月戊申朔癸亥,洞庭叚守昌谓迁陵丞: 迁陵上坐反適辠当输郡中者六十六人。今皆输迁陵,其听书从事。它如律令。以新武陵印从事。

十二月丁酉,迁陵守丞敦狐告司空主: 以律令从事。夫手。9-23[111]

(4)【廿八年五月己】亥朔辛丑,琅邪叚【守】□敢告内史、属邦、郡守主: 琅邪尉徙治即墨,即墨【去】琅邪守四百卅四里,卒可令县官有辟、吏卒衣用及卒有物故当辟征遝□告琅邪尉,毋告琅邪守。告琅邪守固留费,且辄却论吏当坐者。它如律令。敢【言之。县】一书。以苍梧尉印行事。

六月乙未,洞庭守礼谓县啬夫: 听书从事。【都官】军吏在县界中者各告之,新武陵别四道,以次传。别书写上洞庭尉。皆勿留。葆手。骄手。

八月甲戌,迁陵守丞膻之敢告尉官主: 以律令从事。传别【书】贰春,下卒长奢官。畸手。丙子旦食走印行。

【□月庚】午水下五刻,士五(伍)宕渠道平邑疵以来。朝半。洞8-657 正、背

(5)邦尉、都官、军〖吏〗在县界中者各

皆以门亭行。新武陵言书到。署

……Ⅲ8-649

(6)十月辛丑,新武陵丞□8-994

(7)一人与佐带上虏课新武陵。8-1677

(8)諯。已传洞庭。署迁陵。

今徙新武陵衣已传。8-1349

新武陵为新见秦县,不见传世文献记载。里耶简所见比较明确的有8 条,[112]备见上举,其中年代明确者4 条,集中在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间。《校释》据第(4)条推测新武陵为洞庭郡治所在。[113]我们以为秦洞庭郡治当在临沅,说已见前,新武陵则或为洞庭郡尉治所。仔细分析上举第(4)条,可知琅邪假守所告之事主要与琅邪尉徙治有关,文书“以苍梧尉印行事”亦可证。文书经苍梧郡传到洞庭郡后,虽由洞庭郡守发布文书以告知各县,但后文紧接着说“□□军吏在县界中者各告之,新武陵别四道,以次传”。所缺二字据第(5)条及其他简文,当是“都官”。洞庭郡守告县啬夫“听书从事”,这是一句。以下告“都官、军吏”是另一事,此事才由新武陵别四道“以次传”,通知在各县之内的“都官、军吏”。大约秦文书传递有两个系统,与“民”有关的是县啬夫所职司,与“军”有关者则由尉负责,上举第(5)条讲“邦尉、都官、军吏在县界中者”,文书亦涉及“新武陵言书”,足证新武陵与洞庭郡尉有关。第(8)条传以衣涉及新武陵,里耶8-1552:“敢告尉: 以书到时,尽将求盗、戍卒喿(操)衣、器诣廷,唯毋遗。”可证传以衣与尉有关。新武陵地望待考。

92.上軴

七月辛巳,上軴守丞敬敢告迁陵丞主: 写移。令史可以律令从【事,移】……8-1219

上引简文有“上軴守丞”。从里耶简看,称“守丞”者多为县,则上軴或亦为县级政区名。其地待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