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太原郡之设比较明确,《秦本纪》记庄襄王三年(前247 年),“初置太原郡”。《葉书》有关太原郡的战事似仅二条:“廿五年(前282 年),攻兹氏。”“廿六年(前281 年),攻离石。”兹氏,在今山西汾阳南。离石,《六国年表》和《赵世家》写作“石城”,《周本纪》《战国策·西周策》写作“离石”,《资治通鉴》卷4《周纪四》赧王“三十四年,秦伐赵,拔石城”,胡注:“此石城即汉西河之离石县城;拓拔魏分西河,置五城郡,又置石城县,盖此地是也。”[34]其地在今山西离石县。据《战国策·西周策》“苏厉谓周君”章,秦将白起在攻取离石同时,还攻占了蔺、祁等地。蔺在离石西,祁在兹氏东北。此四地皆在太原以南,邻近河东、上党,蔺、离石偏西,近黄河;兹氏、祁靠东,在汾水中游。《吕氏春秋·审应》篇云:“公孙龙对赵惠王曰: 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出总。”大约此地为赵防御秦之重镇,其地既失,可见对赵国打击之大。至庄襄王三年,秦攻取赵榆次、新城、狼孟等37 城,置太原郡。
《葉书》记录与上党地区有关的战事如下:
卅八年(前269 年),阏舆(与)。
卌六年(前261 年),攻□亭。
卌七年(前260 年),攻长平。
卌八年(前259 年),攻武安。
【卌九年】(前258 年),□□□。(www.xing528.com)
【五十年】(前257 年),攻邯单(郸)。
关于秦、赵阏与之战,《资治通鉴》分作二次: 秦昭王三十七年记赵奢大败秦师于阏与,三十八年又记秦胡伤攻赵阏与不拔。今人马非百先生从之。[35]杨宽先生力辨其非,认为只有三十八年一次。[36]此次战役,赵大败秦师,秦人深以为耻,《魏世家》载信陵君谏魏王曰:“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 夫越山逾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是复阏与之事,秦必不为也。”“复阏与之事”,即重蹈阏与失败的覆辙。阏舆(与),今山西和顺,秦上党郡北部。
阏与之战将近十年之后,乃有长平之战。《秦本纪》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拒。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长平,今山西高平西,位于秦上党郡南部。秦在长平之战取得大胜,于是乘胜攻取赵武安,《韩非子·初见秦》:“(赵)悉其士民于长平之下,以争韩之上党,大王以诏破之,拔武安。”《秦本纪》说:“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正月,兵罢,复守上党。其十月,五大夫陵攻邯郸。”后有邯郸之战。而邯郸之战以秦大败告终,所攻取上党之地尽失之,影响及于河东地区。此后直到庄襄王三年,王龁攻上党,与设太原郡同时设置上党郡。[37]
或以为秦上党郡设于昭王四十八年,根据就在于《白起列传》的记载。[38]为了完整理解此一问题,兹将《白起列传》具引如次:“(长平之战,赵)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 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正月,皆罢兵。……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从上下文意看,所谓“秦复定上党郡”是针对“前秦已拔上党”而言,这个“上党郡”应指赵上党郡而非秦所设上党郡,《索隐》云:“秦前攻赵已破上党,今回兵复其郡,其余城犹属赵也。”[39]所以并不能以《白起列传》所谓“秦复定上党郡”来确定秦设上党郡的时间。退一步讲,即便此时设有上党郡,随着邯郸战事的展开及秦军失败,秦上党郡恐难以保全。
秦上党郡的范围可由《秩律》逆推,《秩律》上党郡有武安、涉县(今河北涉县),[40]则秦上党郡西界当跨漳水东岸,与邯郸邻近。[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