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周晓陆等先生率先披露一枚秦封泥“河外府丞”,认为河外为秦郡名,河外郡为河东郡曾用名。[35]2010 年,施谢捷先生发表一枚图像更为清晰的“河外府丞”封泥,亦认为河外郡为河东郡曾用名。[36]陈伟先生不同意河外郡为河东郡曾用名之说,认为“外”应读为“间”,河外郡即河间郡的异写。[37]何慕博士则认为河外郡为三川郡的前身。[38]我们认为何慕的看法是正确的,兹补证如下。
古文献中常将华山以东、黄河以南的地区称作“河外”,《韩策二》“谓公叔曰公欲”章:“公欲得武遂于秦,而不患楚之能扬河外也。”程恩泽曰:“此河外与武遂连文,盖即河南、宜阳、新城之地。”《魏策三》“魏将与秦攻韩”章:“(伐楚)若道河外,背大梁而右上蔡、召陵,以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也。”“河外”均指这一地区。
“河外”又称“西河外”或“西河之外”,《赵世家》:“王与秦昭王会西河外。”《蔺相如列传》作“会于西河外渑池”,《六国年表》作“与秦会黾池,蔺相如从”。渑(黾)池在今河南渑池西,可见这一带地区亦被称作“西河外”。把这一带称作“西河外”,正是以秦人的地理方位观而言。(www.xing528.com)
“河外”或“西河外”地区,是秦窥两周、东伐韩之要道,秦人东进,多致力于此。前332 年,魏献阴晋给秦,秦更名宁秦(今陕西华阴东)。前330 年,魏献河西地,文献中亦称西河之外,包括黄河以南上洛一带。[39]前329 年,秦攻取魏焦(今三门峡市北),二年后归还魏焦。前324 年,张仪伐魏陕(今三门峡市西北)。前322 年,秦攻取魏曲沃(今三门峡西)。曲沃、陕为黄河天险所在,秦人从此占据河外地区两个重要军事据点。前308 年,秦攻取韩的军事重镇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前303 年,秦攻取韩武遂(今山西垣曲南)。前296 年,齐、韩、魏联军攻入秦函谷关,秦求和,归还韩河外及武遂,归还魏河外及封陵(今封陵渡)。前290 年,韩献武遂地方二百里。从上述军事态势及秦人东向发展看,河外郡之设当在前308 年取宜阳之后,前290 年韩献武遂地方二百里之前。马非百即以为秦占领宜阳后曾设宜阳郡。[40]《战国策·秦策二》“秦武王谓甘茂曰”章:“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可见宜阳一带,具备设郡的条件。顾颉刚先生说:“(由此可)知上党、南阳粮食军械积贮于宜阳者甚厚,等于一郡,足以供应军资,故甘茂欲为秦拔之也。”[41]顾先生的意见是对的。
《吕氏春秋·应言》:“秦王立帝宜阳,令许绾诞魏王,魏王将入秦。”杨宽先生以为昭王十九年称西帝即在宜阳,地位重要。[42]《史记·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引贾谊《过秦论》:“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43]此“要害之郡”或即河外郡,郡名“河外”,治所则在宜阳。至庄襄王元年(前249 年)灭东周,置三川郡(出土文献写作“叁川”),河外郡即并入三川郡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