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上郡来自战国魏国。《史记·秦本纪》(下引《史记》只出篇名)载孝公元年(前361 年):“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据吴良宝先生所考,魏上郡东以黄河为界,北界包括今陕西神木一带,南界在今陕西韩城、黄龙、洛川一带。[14]秦惠文君十年(前328 年),魏尽纳上郡十五县于秦。马非百先生《秦集史·郡县志》之“上郡”条以为秦置上郡即在此年。[15]今按《张仪列传》云:“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张仪所筑“上郡塞”的上郡应该就是秦上郡,而据史念海先生所考,秦上郡塞是秦国在今黄龙岭、子午岭之间的洛水河谷修建的长城,具体位置当今陕西富县、洛川境内的洛水中游地区。[16]考古工作者曾于1988 年和1991 年两度对富县秦长城遗迹进行踏察,证实了此段秦长城的存在。[17]据此,秦上郡之设早不过惠文君十年,晚不过惠文王后元元年(前324 年)。[18]这是秦上郡发展的第一阶段。
《水经注·河水》云:“奢延水又东,迳肤施县南,秦昭王三年(前304 年)置上郡治。”秦昭王三年当公元前304 年,有学者以为此当为秦始置上郡之年。[19]但从考古发现的秦兵器铭刻看,此说不确。按历年所出秦上郡兵器铭刻有30 余件,今按年代先后次序备举如下:[20]
1.惠文王
①王五年上郡疾造,高奴工鬶。
②王六年上郡守疾之造,□礼·□□。
③王七年上郡疾之造,□豊。
2.昭襄王
④二年上郡守冰造,高工,丞沐叚,工隶臣徒(?)·上郡武库。
⑤三年上郡守冰造,漆工壮(?),丞□,工城旦□(?)。
⑥六年上郡守閒之造,高奴工师蕃,鬼薪工臣。·襄沂·□□·阳城·襄城·博望。
⑦七年上郡守閒造,漆垣工师婴,工鬼薪带。·高奴·平周·平周。
⑧十二年上郡守寿造,漆垣工师乘,工更长齮。·洛都·洛都·平陆·广衍·欧(?)。
⑨十三年上郡守寿造,漆垣工师乘,工更长齮。
⑩十五年上郡守寿之造,漆垣工师乘,丞鬶,冶工隶臣齮。·中阳·西都。
[11]□□年上郡守[寿]造,漆垣工师乘,工更长齮。·定阳。
[12]十八年漆工朐丞巨造,工正。·上郡武库。
[13]十九年上郡守趞造,高工师灶,丞猪,工隶臣渠。
[14]廿四年上郡守瘄造,高奴工师灶,丞申,工隶臣渠。·上·徒淫·洛都。
[15]廿五年上郡守厝造,高奴工师灶,丞申,工鬼薪诎。·上武库·洛都。
[16]廿五年上郡守厝(?)造,高奴工师灶,丞申,工隶臣诲。·阳城·上(?)·原都·平周。
[17]廿七年上守趞造,漆工师猪,丞恢,工隶臣颓。·□阳。
[18]卅七年上郡守庆造,漆工盘,丞秦,工城旦贵。
[19]卅八年上郡守庆造,漆工盘,丞秦,工隶臣于。
[20]卌年上郡守起[造],高工师猪,丞秦,[工]隶臣庚·东(?)阳。(www.xing528.com)
[21]卌年上郡守起造,漆工师盘,丞絇,工隶臣突·平周·周。
[22]卌八年上郡假守鼌造,漆工平,丞冠虖,工驵。·上郡武库·广武·二。
[23]五十年上郡守齮造,工室众工□。
3.庄襄王
[24]元年上郡假守暨造,漆工壮,丞圂,工隶臣□。·平陆·九
[25]二年上郡守[暨]造,漆工壮(?),丞圂,工隶臣□。
4.秦王政
[26]三年上郡[假守□造]高[工……]丞申[工□]·徒淫。
[27]三年相邦吕[不韦造,上]郡叚(假)守定,高工仑(?),丞申,工地。
[28]三年相邦吕不韦造,上郡叚(假)守定,高工□,丞甲(申),工□。·徒淫。
[29]四年相邦吕不韦造,高工仑,丞申,工地。
[30]十八年漆工师朐守丞巨造工□·上郡武库。
[31]廿年漆工师攻(?)丞□造工□·上郡武库。[21]
兹将上举上郡兵器铭刻的相关信息列表如表1-2:
表1-2 秦上郡兵器铭刻表
续表
表1-2 所列秦上郡兵器铭刻年代最早者为秦惠文王后元五年(前320 年),所以秦上郡建置的时代不会晚到昭王三年。《水经注》所记,当是秦昭王时将上郡郡治移至肤施,而不是秦上郡始置之时,史念海先生曾说:“所谓公元前304 年置郡的事,可能是指秦国取得肤施之后,把上郡的治所确定在那里的年代。”[22]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意见。[23]另据杨宽先生所考,《水经注》“秦昭王三年”当为“十三年”之误,前脱“十”字。他说:
案:《秦本纪》称秦惠文王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魏世家》作“魏尽入上郡于秦”。可知二十四年前秦已有魏之上郡。此后秦不断扩大上郡割(今按:“割”当为“辖”字之误)境。但此时肤施尚未为秦所有。《赵世家》称惠文王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赵惠文王三年当秦昭王十一年,可知此时肤施尚为赵地。《水经注》“秦昭王三年”当为“十三年”之误。[24]
其说当是。随着秦对外扩张加剧,上郡的辖境亦随之扩大。秦昭王十三年(前294 年)夺取原属赵国的肤施(今陕西榆林南)之后,将上郡郡治迁至肤施。从秦上郡兵器铭刻看,迁肤施之前的上郡郡治,很可能在高奴(今陕西延安东北)或漆垣(今陕西铜川北)。迁郡治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对付来自北方和东北方的匈奴和赵国的军事威胁。《秦本纪》记昭王二十年(前287 年)“王之汉中,又之上郡、北河”。秦昭王此时巡游上郡,显然具有安抚北方匈奴之意,亦兼具炫耀武力之目的。《赵世家》记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 年)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秦之上郡近挺关,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羊肠之西,句注之南,非王有已。”[25]可以证明秦上郡确为征伐赵国之军事重镇。这是秦上郡发展的第二阶段。
《匈奴列传》云:“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史记》载匈奴事始末,谓昭王时秦置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备胡,乃概括之辞,无具体年代。此事在《后汉书·西羌传》则系于周赧王四十三年(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 年),文曰:“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从而将上郡始置之年系于公元前272 年,这显然也是错误的。按公元前272 年乃北地郡始置年代,大约此时秦残灭义渠,乃立北地郡,而将此前已设置的陇西、上郡辖境重作调整,确定秦北方三郡的疆界。这是秦上郡发展的第三阶段。
秦上郡设置后一直存在,其辖境屡有扩张,成为秦始皇三十六郡之一。上举秦上郡兵器铭刻的年代从惠文王后元五年至秦王政二十年(前227 年),且多件刻铭标明“上郡武库”,证明上郡为秦国早期重要的军工基地和北方边疆的军事重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