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福特纲领》[2]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发展自然和必然的目的地,同时也是伦理上的必然。黑格尔实现了历史必然和伦理必然的统一。社会主义立于牢固的论证基础上,从空想成为科学。但社会主义的伦理必然性问题依然有待验证。《共产党宣言》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埃尔福特纲领》称自由、平等、社会福祉、全面和谐为社会主义的伦理意义,两纲领都以个人生命为终极价值,建立在彻底个人主义世界观基础上,这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最高理想目标相同。这是唯物史观的任何时代精神都无法摆脱经济力量关系制约的又一明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成熟,大众、青年间形成了不同于人格、超个人的另一种世界观,即“共同体”。
社会主义社会学表明,个人不可分离地处于共同体中,人格是共同体中的人格;但没有共同工作、共同事业、共同成就,共同体只能是梦幻。因此,社会主义世界观的公式是:“共同体中的人格、作品中的共同体。”各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从这个命题出发展开。
只有从共同体理念之中,人格和民族性才得以实现。人格是只有不刻意追求才能实现的最高价值,是对忘我献身的意外回报和恩宠。个人主义时代,虚荣主宰精神生活、权力欲主宰物质生活,欲望和自我意志无限扩张,而没有共同体和事业赋予内容和方向的意志是无意义的,个人主义只能通过献身于共同体来实现。忘我献身的命运实现是人格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性也同样,故乡艺术和祖国诗只能是第二流艺术,为人类目标而努力的艺术同时也必然是民族的。直接追求民族性的民族情感将导致沙文主义,而各民族为民族性而竞争或战争之时也是民族性尽丧之时:实力成了唯一的通用手段。
人格和民族性,与共同体思想交互作用、互相照明。工作是人格的流露,共同体通过人格获得生命,民族性和个性是真正共同体的前提。文化不是孤立的成就、尘封的书籍和出土的雕像,而是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这种统一不在成果本身中,而在将成果结合起来的意识中;不在个别意识中,而在人类整体意识中。文化由民族出发并回到民族,没有民族共同体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也不会形成民族共同体。
社会主义伦理的基本思想即共同体伦理,要求同志关系、共同精神和劳动热情。
1.同志关系
(Kameradschaft)是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它是人格的结合,不因友爱而因共同外部处境而结成,如共同的敌对集团。但只有共同敌人而没有超人格的共同关注,则只能算作一种友好关系(Kameraderie)。纯粹同志关系要求共同事业、共同劳动和共同成就,其最高形式是同道(Genosse)。同志关系常转化为友情(Freundschaft),二者的区别见表7.1。
表7.1 友情与同志关系的区别(www.xing528.com)
同志关系另一种表达是连带感(Solidarität),即人人为一人、一人为人人的团结体验。它意味着为共同事业而牺牲:失业、挨饿;对无产者组织无偿奉献,在为资本家工作之余为组织工作;为同志而坐牢、被流放、死于街垒战;也意味着为弱者的生存而结成团体协约;阶级同志间照顾互助等等。这种共同体形态的连带感是人类情感最高、最本质的形式。
2.共同精神
共同精神(Gemeinsinn)或社会感情,是成员与共同体的关系,指人在行为的每个瞬间都意识到自己对社会整体、社会秩序、全人类福祉的责任。对陌生人的爱是最高贵的爱,共同精神是爱国的最高贵部分。与国家三要素国土、民众和法律经济秩序相应,爱国有故乡感情、民族意识和共同精神三种形态。共同精神是最朴素的爱国形态,18世纪爱国者首先是指致力于公益、让所有人居有家舍、行有乐趣的市民,它是爱国主义的核心,也是未来应特别强调的,它超越个别人的共同体,扩展到在全世界各国的统一共同体,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一致的。
3.劳动热情
劳动热情(Arbeitsfreude)是成员投身于共同体事业,即务实。个人劳动动机可能是爱好、虚荣或名誉欲、营利或穷困,但既然已经在工作,最好是忘记动机,为工作而工作,服从工作本身的法则;通过劳动而忘我、投身于伟大事业的固有法则,从而获得自我解放,获得深层自我的自由感。人愉悦投入工作时是最可爱的。除了愉悦,诚恳认真也是一种美,它是超人格秩序在个体人格上的鲜活体现。
拉德布鲁赫的学说背景是西南学派的新康德哲学,这一学派在“应然—存在”二分法中向来强调理念的作用,但拉德布鲁赫在自身的法哲学主张中往往偏重现实的一面,这使他可以自然地理解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节中拉德布鲁赫讨论的(基督教)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与马克思社会主义有共通之处。马克思主义经济史观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也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化意识形态与经济关系和政治运动之间发生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一过程中,是阶级利益利用了意识形态,还是意识形态利用了阶级利益,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还是按照历史哲学观念论,拉德布鲁赫以相对主义的态度认为,二者的差别只是表述的不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德国社会民主党起源于工人运动,在拉德布鲁赫在世时期公开以马克思主义为信条,其基本纲领中宣传的社会主义伦理包括自由、平等、社会福祉、全面和谐,但这在哲学观上是属于个人主义的理想目标。拉德布鲁赫认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以“共同体”为信念,应该以一种他所主张的超人格的作品主义(事业共同体)为目的,其具体思想内涵,包括同志关系、共同精神和劳动热情,都是超人格作品主义的要求,通过忘我献身共同体、忘我投身事业,舍弃了个人性和民族性,最终达到共同体的最大利益,从而反过来实现了个人性和民族性。以上主张与拉德布鲁赫的超人格作品文化主义倾向是一致的。“共同体伦理”作为一种旨在实现人类共同事业的理想,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有某种共通之处,但是设想回避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人类可以直接达到共同体状态是不现实的,因为任何一种个人主义、种族主义都可以伪装成为共同体的共同善服务,从而牟取私利,如何定义共同善、由谁来决定共同善的内容,是任何提供理想口号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