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年级班级合唱的音准训练
香港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说过:“我国童声合唱团最应该解决的是音准问题。”音准不仅影响合唱的效果,也是学生自信参与合唱,有感情进行合唱最重要的因素。
有很多教材的合唱歌曲,出现了三度、五度不等的小跳与大跳,学生在唱一个声部时,由于这些音程唱得不准确从而出现音准问题,同时在合唱中再受到另一个声部干扰更不能将旋律唱准确。出现这种问题就需要将音程单提炼出来进行练习。出现这种问题,就需要将音程提出来进行练习,在练习时不仅仅局限于三度音程。对于学生不容易唱准的音程,教师和学生适当地出示柯尔文手势,目的是通过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记忆或回忆音高包括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出示柯尔文手势,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柯尔文手势进行清唱,锻炼学生的音高、音程在学生头脑中的反应。
2.借助器乐辅助进行音准练习
借助器乐辅助进行音准练习,所借助的器乐尽量是口风琴、钢琴等音准非常稳定的乐器。器乐辅助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唱准音高,同时借助乐器帮助学生记忆音准。借助乐器辅助,各声部学生在熟悉和记忆各自声部音高的过程中,由于是按声部练习就不会产生记忆的干扰。中年级每班学生都有能够演奏钢琴和吹奏口风琴比较不错的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在练习旋律音准的时候,请同学们弹奏或吹奏乐器,反而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横向音准练习过程中,主要是提示学生记忆音高,培养学生记忆旋律的能力。
3.在音准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干扰练习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合唱作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声部节奏相同,另一种是两个声部节奏不同。而对于两个声部节奏相同的作品可以通过和声音准练习。而不同节奏的更多需要多声部旋律音准进行练习。如学生试唱一个声部的旋律,而用钢琴或者教师来演奏或演唱另一个声部,从而帮助学生适应和熟悉多声部的演唱环境,进行抗干扰练习。在记忆自己声部牢固的基础上,进行二声部的旋律练习,培养学生抗干扰的能力。
(二)中年班级合唱的发声训练
合唱要求的是合唱音响效果的和谐,其中包括音色、音量、音准的高度统一,而演唱的方法直接也影响着合唱的音色、音量和音准。
1.通过合唱歌曲的熏陶,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对声音的鉴赏能力
学生具备对声音的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合唱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与合唱效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秀合唱团体的声音对于学生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学生们通过视频很直观地看到模仿演唱的姿势、口腔状态,这是正确的引导。通过聆听来模仿演唱的声音,通过模仿,学生可以知道合唱中不需要太大的音量等。学生们经过多次聆听合唱歌曲,就会将自己的声音与好听的声音进行对比,虽然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个性,但经过熏陶和学习,学生们知道好声音的标准,所以在合唱过程中,学生就有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价他人。
2.采取趣味练声,利用生活中的直观经验掌握抽象的歌唱呼吸方法
发声练习往往带给学生们的是枯燥,但采取趣味的、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学生就会喜欢,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声音有了一定改变,继而会更喜欢发声。歌唱是人的肌体内部的一种运动,也是抽象的,学生们继而不易掌握,但在学习过程中将这种发声原理以及状态用视频、图像、比喻等直观呈现出来,学生就会容易马上理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歌唱也是情感的艺术,歌唱的学习如果脱离了情感的抒发,那就会变得没有生机、枯燥无味。在练习过程中创设情景、给某一段发声的练习加上歌词,也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会非常用心地投入练习。
(三)中年级合唱歌曲的感受与鉴赏
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音乐学习必备的能力。重视中年级合唱歌曲的感受与鉴赏,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学生从合唱带来的和谐之美中得到感官上的愉悦、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们对合唱作品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同时学生具备对合唱作品的鉴赏能力,那么有助于学生在合唱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与合唱效果。
1.采用对比法感受合唱带来的音响丰富之美,培养对合唱的感知能力
合唱与齐唱、独唱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声部音响的和谐。在教学中,首先从齐唱的演唱形式进入,再将齐唱与合唱的两种音响形成明显的对比,这种音响的对比会给学生带来明显的感知,就是合唱的音响更加丰富了、好听了,也会给学生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合唱所带来丰富、和谐的音响效果给学生新鲜感、吸引着学生,也增添了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www.xing528.com)
音乐感知力包含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也是我们通常称的“乐感”。培养学生对合唱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增强学生对和声、和声的和谐、合唱中的速度、节奏等的变化的判断能力。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明显感受到人声带来的单声部与多声部音响的区别,学生能够明显感觉到和声的效果以及和声的魅力,同时多声部所带来的音响效果不仅仅局限在合唱中,比如大型交响乐队、小型室内演奏等,这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合唱以外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喜爱的合唱歌曲进入,启发学生对合唱的联想和想象
在学生能够感受合唱带来的音响丰富之美基础之上,启发学生对合唱的联想和想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学习合唱的情况,在合唱教学生从易到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有很多喜爱的、耳熟能详的歌曲,而这些歌曲有已经改编成了合唱作品。所以,当学生们听到非常熟悉的旋律时,他们对这种旋律自然会产生兴奋,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发现这首作品与我们以前听到的是不同的,多声部的合唱反而给这首歌曲带来了更好听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
3.拓宽视野,欣赏国内外优秀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合唱美的向往与追求,提高学生对合唱审美的听辨能力
在学生感受合唱带来的音响丰富之美,启发学生对合唱的联想和想象基础之上,学生对合唱作品有了一定的喜爱,那就拓宽学生的视野,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合唱作品,逐步培养学生对合唱的长期兴趣,培养学生对合唱美的一种向往。
在给学生播放《让世界充满和平》这首合唱歌曲之后,学生跟我交流的第一句话就是:这首歌曲真好听啊!同时,学生们也非常愿意自己去尝试合唱这首歌曲。当然,这首歌曲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较难,但学生们还是非常想演绎这首作品。而在演绎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感受到了这首合唱作品带来的和声之美、平静之美,在演唱的过程中非常投入地用一种安静的情绪去完成。同时,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和声效果有了初步的感知,印在学生脑海里的就是非常和谐、准确的和声,学生对这种和声效果进行了加工、储存、记忆,在自己合唱的过程中就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我们唱的没有那么好听,还有的学生会说这个地方真别扭,是不是唱跑调了?这样,学生在合唱中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提高了学生对合唱审美的听辨能力,有助于提高合唱教学的时效性,也对学生自身的合唱能力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小学中年级班级合唱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教学模式
图标3-1
第二种教学模式
图标3-2
第三种教学模式
图标3-3
第四种教学模式
图标3-4
通过班级合唱的实践和总结,目前合唱教学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上四种,每一种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歌曲的曲式结构以及学生所具备的音乐能力进行选择。
合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班级合唱是校级合唱的基础。合唱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协作意识,提高一定的音乐综合能力。而在班级合唱教学中,由于学生音乐基础和能力的参差不齐造成了班级合唱教学出现了种种困难。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在合唱中的心理,依据音乐学习心理从音准训练的教学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增加合唱的自信。学生可以在合唱中体验合唱、喜爱合唱、表现合唱,在合唱的世界中得到情感陶冶和美的愉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