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是学科知识结构的表现形式,“问题链”方法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为全过程,以适应客观世界运动变化和学科严谨逻辑思维之需要为目的的知识学习的思维方法。在“问题链”预习法中,学生要根据教师设计的预习目标,完成相应的预习内容。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不同的年级,小学生在英语预习中大体上可实行“听、读、划、思、查和记”六步预习法。
(一)听
在“听”的预习环节中,小学生每天的预习功课之一,就是听第二天上课的内容,并做好必要的记录,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链”。比如,本课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或是拥有哪些东西?生词的含义是什么等等,要求学生听清单词的读音,并跟读。在“听”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下列情况:
录音朗读速度太快,有些单词的读音不好把握。
在听类似“October 1st is our National Day”这样的句子时,如何捕捉到“the”的读音?
只有学生认真地聆听了录音,才有了上述问题的产生。老师要求学生记下预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这便是“问题链”中的第一环,学生带着预习过的知识有准备地听课,或是带着问题来听老师讲课,针对性、目的性就更强,学习效果会更佳。
(二)读(或跟读录音)
听完录音后,在跟读句子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逐词、逐句地跟读;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也可以时时跟读。根据学生预习功课的反馈情况,呈现出下列问题:
1.处理小好省音、吞音或连读的问题。
2.处理不好“意群”的问题,在读句子时断错“意群”,会导致听者理解上的误解。
3.有时不能将文字与语音合为一体,读着读着,视线就离开了文字,形成了“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因此,鼓励家长在预习本上写下孩子在预习功课中产生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与老师交流,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鉴于上述问题的出现,教师可以给出学生解决以上问题的策略。如,将课文多读几遍;把音量放大;将复读机的朗读速度调慢(有的复读机有此项功能);重要的句型和不认识的单词多听几遍;积极向他人请教等等。
(三)划(作标记)
对于所有妨碍理解的生词、短语、读音没有把握的词、不理解的短语、句子、结构等等(即“发现问题”)一一作上记号(即“待解决的问题”),等待课上解答。学生就是用“做标记”的方式来解决初步的问题,这就是“问题链”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那么,如何解决做记号的这个问题呢?这又给学生带来了下一个问题(即“再发现问题”)。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掌握了如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预习时,心到、眼到、口到还不够,手也必须到。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边读边用笔在文中用符号做圈点批注,并把自己对对话和语篇内容的感悟记下来。如:用横线“—”标出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固定搭配;用波浪线“~~~”标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用“`”标示重音符号,用“?”标出质疑的词句或短语,用下弧线标出连读的字母;用“x”标出不发音的字母等。学生也可根据个人习惯确定,但要相对固定。
同时,教师也要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该有颜色的地方要有颜色。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www.xing528.com)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负担降低,预习效率高,并且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持之以恒。同时,由于有备而来,带着问题听课,听课具有了很强的目的性,解决那些不懂的不理解的问题,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从某种程度上改变学生听课时的被动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从一开始的被动要求预习,到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很值得。
(四)思
“思”即“思考”、“质疑”。古人云:“学者先要会疑。”预习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在预习工作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做这项工作,要从what(编者在这一课讲了什么)、where(本课的对话发生在哪里)、when(本课的对话发生在什么时候)、who(本课的对话是谁在说)、why(为什么这样写)、how(编者是怎样写的;“我”怎么利用这篇对话提高“我”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这六个方面去思考。
预习时必须要思考问题,碰到有问题的地方及时问老师和学生,或做好标记,在“问题链”的“解决问题”的环节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五)查
“查”在这里可以被理解为“查工具书”、“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由“思”引发出来的问题。
向工具书求助:解决生字、生词的问题,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阅资料,解决异域文化、历史背景、语言背景等拓展知识的问题,达到扩大信息量的目的。
向网络求助:目前,学生遇到“思”引发出来的问题,往往更青睐于利用网络的方式来搜索答案,解决问题。诚然,这也是最便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向父母求助: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了高等教育。他们成了孩子的“活字典”或“家庭教师”,他们也俨然成为了孩子预习功课“问题链”的一个主要环节。
(六)记
“记”可以理解为“记笔记”。做好预习笔记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旧的短语和表达法一段时间不用,很快就会生疏,每一次复现都是一次有效的复习;
二是摘抄典型句型,这样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
三要注意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记录下来,以便听课的时候有针对性;
四是预习笔记可以同课堂笔记合一,使课堂笔记成为预习笔记的补充和延伸。
同时,记笔记也是学生依托“问题链”,使其在英语预习中养成问题解决能力的成果和效果的实物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