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历经了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弟子规》《道德经》等文化经典饱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圣贤的伟大思想在简练的文字中熠熠生辉。我们日日诵读这些传统文化经典,浸润在书中颂扬的善良、博爱、仁义中,方能逐渐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品格,才能把生命拓展出新的深度和广度。
(一)《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二)《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故又称《老子五千文》。《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都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名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生活于公元前571~前471年。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类似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政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甘心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善于居住于像水一样的低卑洼地;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评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类似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愿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写水的美德,同时也在介绍善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就没有什么怨尤。(www.xing528.com)
(三)《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宋,作者是刘义庆等人,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勾画了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世说新语》主要记述自东汉迄至东晋时期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迹,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贪婪、残忍、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作者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但对人物的褒贬也不持狭隘单一的标准,而是以人为本,对人物的行为给予宽泛的认可。高尚的品行,超逸的气度,豁达的胸怀,出众的仪态,机智的谈吐;或勉力国事,或忘情山水,或豪爽放达,或谨严庄重,都是作者所肯定的。即或狡诈诡谲、调笑诋毁,亦非必不可有。从而也反映出士族阶层多方面的生活面貌和他们的思想情趣。全书原八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第一、言语第二、政事第三、文学第四、方正第五、雅量第六等三十六门。
《德行第一》(片段)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因为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搭船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四)《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对于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文字简练明隽,兼采雅俗。
《修省》(片段)
【原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译文】
一个人要想练就纯金美玉般的人格品行,一定要如同烈火炼钢般经历艰苦磨炼;一个人要想建立惊天动地的事业功绩,必须如履薄冰般经历险峻的考验。
一念之差铸成错事,便觉事事不如意,处处难作为。因此,防止出错应当如同防止借以渡海的浮水皮囊出现缝隙漏洞一样,哪怕针眼大小的漏洞也不行。万种善良品德齐聚一身,才能让一生不再感到有什么惭愧。因此,修炼善良品德应当如同培植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一样,需要凭借众多树木的支撑扶持,需要多多积累善良品德。
一个人总是忙忙碌碌,但在闲暇时一定要及时检点反省自己,以减少过分举动之类的错误。行动时的各种设想,如能预先心平气和地周密规划部署,行动时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和各种妄念。
做好事总想着趁机抬高自己超过别人,给人恩惠总想着借此结交好友,做功德总想着让世人惊骇,树立节操总想着标新立异,这些都是好的思想中的不良倾向,也是追求义理道路上的障碍(如同荆棘一样),最容易混杂夹带,最难拔除。这些私心杂念必须全部清除干净,断绝它的萌芽之根,如此才能显现人心向善的真实本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