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导读
在景德镇的历史上有相当长的时间是用柴窑制瓷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直到人们发现自己的家园有些已是荒山,没有了鸟语花香,没有了绿意盎然。于是景德镇人开始谋求改变,今天我们就要说说为这个改变而努力的人——张浩。
这天,瓷娃带乐乐通过时光隧道来到古时候景德镇的郊外,看见有的山头光秃秃的,而在流经景德镇旁的昌江河上有从四面八方驶来的一条条大小船只,上面装载着如小山似的木柴。
码头上耸立着数不清、像大山一样的木柴垛。进城的每一条路上,都有运木柴的人、马、车。
乐乐指着码头数不清的木柴垛问瓷娃:“那些木柴估计要烧上几百年吧。”
瓷娃呵呵一笑说:“不要说几百年,能烧三个月,就是好的了。”
他告诉乐乐,很多年来,景德镇陶瓷都是用松柴来烧制瓷器,每年要烧掉许多木柴,所以,景德镇附近的松木都被砍伐完了,不得不从外地买进。这样一来,柴价猛涨,制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了。
“难道不可以用煤或者是电来代替吗?用木柴来烧制瓷器,对环境造成多大的破坏啊。”乐乐望着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头感慨地说。
“嘻嘻,古时候还没有电呢。直到近代才有人开始用煤来代替木柴。”瓷娃笑着说。
乐乐问:“在我国,谁最先用煤来烧制瓷器呢?”
▲张浩
瓷娃告诉乐乐,张浩最先用煤来试验烧制瓷器。张浩是江西新建人,生于1876年,从小饱读诗书。长大后,他看到景德镇的瓷业在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以煤烧制的瓷器的冲击下日益衰落,便暗暗下决心重振景德镇的瓷业,报效国家。
1901年,张浩到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堂窑科学习机械制瓷和煤窑烧制技术。学成回国后,他与江西瓷业公司合作,在鄱阳创办甲等工业学堂,培养新式陶业人才。(www.xing528.com)
同时,张浩与人开始设计一座八立方米燃烧室的倒焰式八门方形煤窑。这座煤窑虽然在远离景德镇的鄱阳,却为景德镇陶瓷业利用煤炭烧瓷开创了新纪元。
后来,在康达的支持下,张浩在原御窑厂西南侧重新设计建造一座倒焰式八门方形煤窑,这是景德镇千百年以来首次用煤烧瓷。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煤窑工程并没有成功,但煤窑的烧制试验影响却为景德镇后来的窑炉燃料改进提供了基础。
1929年,张浩被任命为江西陶务局长,在莲花塘五龙庵的旁边,建立起第三座方形煤窑,同时引进脚踏辘轳陶车、手动碎釉机、石膏模型注浆等新工艺和新设备。
可是,由于当时社会动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张浩呕心沥血倡导的以煤烧制瓷器都没有很大的起色,依旧还是以松木柴烧制为主。不过,他的倡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手工方式转向机械化生产,由柴窑烧瓷转向煤窑烧瓷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张浩毕生从事陶瓷工艺研究,培养瓷业科技人才,奠定了现代中国陶瓷工业基础,为民国陶瓷科技革新的开拓者和近代兴办陶瓷教育的先驱。
“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人士为国尽瘁,才使得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富强。”乐乐感叹道。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煤烧圆窑
瓷窑的改革
景德镇人对瓷窑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唐朝到元代,烧瓷主要使用龙窑;元末明初,已用葫芦形窑;明中期御器厂多采用马蹄形半倒焰式窑。明末清初的瓷器已有蛋形窑的雏形,后来逐步定型。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了“以煤代柴”的技术改革,蛋形窑逐步被煤烧圆窑代替。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倒焰圆窑转为煤烧隧道窑。20世纪70年代,隧道窑已由燃煤改为烧重油。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改为燃气的隧道窑。如今,多数用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的梭式窑,烤花多用电烧。
参观陶溪川的景德镇工业遗址博物馆,为大家描述一下隧道窑的样子。
做一个小演讲,说说气窑的出现给景德镇瓷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