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世纪欧洲盛期,伊比利亚再征服:经济稳步发展

中世纪欧洲盛期,伊比利亚再征服:经济稳步发展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52年时,卡斯提尔的再征服活动多少已经完成,此时,只有格拉纳达这个位于伊比利亚最南端的穆斯林君主国还没有被基督徒征服。这一时期,基督徒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控制的地区进入了经济稳步发展的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当地人对从穆斯林手中取回的土地的开发。此外,尽管在1212年的纳瓦斯德托洛萨之战中,基督徒取得了大胜,将再征服事业推进了一大步,但是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东部地区,他们依然需要进行大量努力以竟全功。

中世纪欧洲盛期,伊比利亚再征服:经济稳步发展

1252年时,卡斯提尔的再征服活动多少已经完成,此时,只有格拉纳达这个位于伊比利亚最南端的穆斯林君主国还没有被基督徒征服。这一时期,基督徒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控制的地区进入了经济稳步发展的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当地人对从穆斯林手中取回的土地的开发。基督教统治者的一部分收益来自从前献给穆斯林王公的财富。但是,在新近收复的地区中还有其他刺激经济发展的诱因,比如将曾用于战争的资源投入获利更多的产业,包括牧羊业和农业,人们开始生产用于贸易的产品,建造商船、渔船,也为自卫和私掠活动造船

在卡斯提尔,“智者”阿方索十世(AlfonsoXthe Wise,1252—1284年在位)在位期间,文化作品极为丰富。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之后,卡斯提尔本地方言逐渐取代了拉丁语,只有在学术领域宗教精英的生活例外。(同一时期,佛兰德语在佛兰德地区得到了广泛使用,情况类似。)人们创作了大量卡斯蒂利亚语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献给圣母马利亚的《颂歌集》(Cantigas),其内容包括抒情诗和歌曲。此外,在卡斯提尔还产生了两部篇幅可观的法律文献,一部是王室颁布的习惯法法典《王家法令》(Fuero Real),另一部是《七章法典》(SietePartidas)。《七章法典》与其说是法典,不如说是理想社会的蓝图,它深受罗马法规则和律条的影响,也借鉴其他法律和非法律文献的法理与道德内容,有时干脆照搬。

13世纪中期至晚期,葡萄牙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葡萄牙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当然,葡萄牙与强大邻国卡斯提尔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造成许多政治问题,在这一时期也不例外。13世纪时,两国发生了一系列领土纠纷,双边关系在13世纪40年代后期变得十分紧张,在之后的20年里也没能改善。此外,葡萄牙和教廷之间也产生了争议,这威胁着王国的稳定。人们试着消弭争端,却往往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结果,一直到13世纪末,葡萄牙和卡斯提尔的领土纠纷都没有解决,教廷还至少两次用教会禁令惩戒葡萄牙,以责罚(在教廷看来)犯下重婚与乱伦罪行的葡萄牙统治者阿方索三世(Alfonso Ⅲ,1245—1279年掌权)。直到1279年阿方索三世去世之后,葡萄牙与教廷之间的不和才多少得到了缓解。

葡萄牙虽然面临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但在经济领域依然大步向前。葡萄牙在与卡斯提尔接壤的地区修建城堡,耗费了一部分资源,但这些城堡给这些一度盗匪横行的地区带来了和平稳定,从前,穆斯林和基督徒两股势力斗争不断,葡萄牙和卡斯提尔两个国家间也常有冲突,这些地区屡经战火,人口也因此大大减少。面对这样的情况,葡萄牙王室出资支持了大规模的移民和重新安置活动,鼓励人们移居上述地区,当地的农业生产因而大有改善,小城镇也扎根发展。科英布拉(Coimbra)和里斯本等既有的城镇中心则进入了人口大幅增长的阶段。13世纪末,葡萄牙全国的人口已经接近100万。

当然,一个国家的国内秩序是否良好,并不仅仅取决于驻防区的多寡。像欧洲的其他君主国一样,当葡萄牙得到良好治理时,其国王也会获得民众支持。1254年,城镇居民的代表就已经和贵族及教士阶层一起出席葡萄牙议会了。法王路易九世针对行政腐败设立了严厉的监察制度,葡萄牙国王似乎也加以模仿,于1258年建立了一个针对权力滥用的监察体系。有时,这样的做法会产生意外后果,一些王室无法完全控制的强大臣属会采取报复行动。有时,监察活动会受到操控,为的是美化国王的形象。教廷认为,葡萄牙国王在被控重婚、乱伦并与教廷发生激烈冲突时,采取的就是这样的美化策略。尽管如此,根除腐败的运动还是有助于在葡萄牙国内逐渐形成可靠的行政机关。

里斯本和科英布拉角逐着葡萄牙全国行政中心的地位,也为成为大学选址地而互不相让。葡萄牙的大学于13世纪晚期在里斯本建立,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在里斯本和科英布拉两座城市之间来回迁址。尽管如此,葡萄牙的学术还是相当繁荣。《七章法典》就是在13世纪被翻译成葡萄牙语的作品之一,而这部法律文献的引进,也是王室支持下文化成就的一部分。

葡萄牙既然在地理上被阻隔在有利可图的地中海贸易区之外,便将眼光投向了大西洋。13世纪期间,渔民和海商步步前行,不断航向大洋深处。葡萄牙人对大西洋的探索起初并没有在殖民方面取得成果,直到14世纪后期,葡萄牙人才探索了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和亚速尔群岛(Azores)并在当地建立定居点。但13世纪时葡萄牙海军的建立是上述开拓的先决条件,不过海军统帅一职往往由热那亚人担任。另外,尽管葡萄牙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建立了接触,获得了直通非洲获取黄金和奴隶的贸易线路,但直到15世纪,上述贸易才会成为葡萄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虽如此,葡萄牙人早在13世纪时便将十字军的进取精神融入了面向大海的探险,这为日后他们沿非洲西海岸的探险活动打下了基础。葡萄牙经济体系在13世纪时向大洋倾斜,葡萄牙人开始在北大西洋地区寻找新的渔场,直到15世纪,巴斯克和葡萄牙的渔民们才享受到这一活动的全部成果——此时他们已经可以捕捞来自纽芬兰(Newfoundland)海域的鳕鱼了。

卡斯提尔的另一个邻居是同样引人注目的阿拉贡王国,这个王国是在同样引人注目的“征服者”海梅一世(James Ⅰ the Conqueror,1213—1276年在位)手中兴旺起来的。不过,在年幼的海梅登基之初,阿拉贡的局势并不乐观,当时摄政团体内部的派系倾轧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阿拉贡人和加泰罗尼亚人之间的冲突也尤为激烈。此外,尽管在1212年的纳瓦斯德托洛萨之战中,基督徒取得了大胜,将再征服事业推进了一大步,但是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东部地区,他们依然需要进行大量努力以竟全功。最后,阿拉贡的统治者们虽然都是正统基督教徒,却对朗格多克的守卫者持同情态度,还支持他们对抗来自北方的阿尔比十字军。在比利牛斯山脉以北的地区,阿拉贡王室主张自己拥有大片土地,但这些地区遭到了法国人的侵犯。最让他们心怀愤恨的是,海梅的前任国王[1]、纳瓦斯德托洛萨之战中的英雄,竟在1213年对抗入侵朗格多克的法国十字军时战死了。(www.xing528.com)

海梅因自传《事迹之书》(Book of Deeds)而扬名,他极为虔诚,一心要给自己的王国带来荣耀。海梅也是精明的领袖,他认识到了议会的价值——他可以利用这个场合,争取人们对大规模远征活动的支持。不过在议会中,他也要注意限制由贵族和/或城镇人士提出的难缠要求:这些人希望获得自治待遇。海梅很会用制衡的手段,也取得了很多成效,原因之一是他只在确定议题能得到多数人支持的情况下召集议会。海梅在议会上提出议题时会表现得很迫切,仿佛这些议题需要马上得到热情的回应,这样一来,人们就无暇顾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了。

海梅还是个年轻人时便有了征服者的名声,受到拥护和敬畏,这也对他的王国有利。当时,巴利阿里群岛(Balearic Islands)——包括马略卡岛(Majorca)、梅诺卡岛(Minorca)和伊维萨岛(Ibiza)——依然是穆斯林控制下的要塞岛屿,穆斯林军队可以从那里出发,攻击基督徒的航运线,也攻击沿海地区基督徒控制的城镇。13世纪30年代初,海梅集结了一支在力量上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军队,精心策划了一场战役,攻入并占领了巴利阿里群岛。不久之后(1236年),在议会的支持下,他开始了征服巴伦西亚的活动,于1245年取得了成功。不过在之后的岁月里,当地的穆斯林(被称为“穆德哈尔[2])还会发起数次叛乱来挑战基督徒统治者的权威

巴伦西亚是块宝地,拥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当地农耕方式颇为复杂,穆德哈尔在人口数量上远远超过基督徒,因此,海梅不得不依赖自己新近收服的穆德哈尔臣民来开发那里的土地。尽管基督徒控制了巴伦西亚,但根据当地穆斯林领主们签订的有条件投降协议,穆德哈尔农民正式获得了合法地位。双方达成的暂时妥协还是遭到了破坏,但破坏妥协的不是宗教方面的对立。宗教上的隔阂确实带来了紧张的气氛,该如何处理基督徒男性和穆斯林(以及犹太)女性发生关系的事也很棘手。然而,屡禁不止的大小叛乱才是真正的大患。穆德哈尔的叛乱一次又一次遭到镇压,后果之一是基督徒定居者逐渐接管了巴伦西亚的农业,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的非基督徒人口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曾经的征服者,海梅慷慨而颇有风度地将武力攻取的穆尔西亚(Murcia)交给了卡斯提尔。这样的行为固然符合理想中的基督教统治者标准(海梅被视为典范),但也给阿拉贡王室带来了负面影响。阿拉贡的族群矛盾很严重,海梅只能暂时加以控制。举例来说,征服巴利阿里群岛后,基督教联军中的阿拉贡人、加泰罗尼亚人和法国南部人在分配战利品的问题上发生了冲突。而成功征服穆尔西亚并将其转交给卡斯提尔的举动,则激怒了军队中许多非卡斯提尔出身的十字军军人。

在海梅攻打巴利阿里群岛的军队中,有许多来自法国南部的军人[奥克西坦尼人(Occitanians)和普罗旺斯人],这是因为海梅在朗格多克省拥有大片土地。1229年,阿尔比十字军活动以法国王室和北方势力彻底获胜告终。此后,法国政府再次开始在朗格多克地区传播天主教正统教义。尽管当地人时有暴动,外来势力(除了阿拉贡,还有英格兰)也摆出干涉的姿态 但法国王室还是成功实现并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甚至一度激发起当地人的一点点忠诚之心,而这得归功于路易九世。

此后,海梅也开始寻求与法兰西和解。1258年,海梅和路易九世的代表们经过讨论,最终签订了《科尔贝条约》(Treaty of Corbeil)。双方代表都是十字军战士,都很虔诚,对基督教统治者的理想形象抱有类似的看法。条约规定,两国以比利牛斯山为界,海梅放弃比利牛斯山以北的土地,只有蒙彼利埃这个海梅家族的发祥地例外,该地仍受阿拉贡控制。作为回报,法国人放弃了在加泰罗尼亚的权利,据称,法国王室在这一西班牙边境地区的权利是从查理曼那里继承来的。

尽管他在位期间功绩颇丰,但海梅一世统治期的末尾出现了不大和谐的声音,他的稳固地位也因此动摇了。当时,海梅坚持根据老式的继承法则,将土地(特别是他在位期间征服的那些地区)分配给诸多子女,这引起了人们的不满。阿拉贡国内的族群矛盾让局面雪上加霜,连国家的完整都受到了威胁。举例来说,马略卡就在1276年得到了自治的地位,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王国的其他部分仍能密切参与地中海事务。阿拉贡的许多贸易活动都要仰赖地中海地区的势力,阿拉贡的海军活跃于地中海地区,主要任务是对抗来自北非的穆斯林袭击者。然而没人能想到,在1276年“征服者”海梅去世之后,地中海地区的政治角逐将在此后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时间里完全占据阿拉贡人的生活。要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就要将目光投向地中海中部及东部地区那复杂动荡的政治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