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是针对“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而相对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论。他曾对“教学做合一”进行过详细的说明,即其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曾提出并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的“教学做合一”和杜威“从做中学”的思想有所不同。“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做”是“劳力上劳心”。单纯“劳力”只是蛮干,不是“做”;单纯“劳心”是空想,也不是真正的“做”,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传统教育是先在学校把知识装满了,才进到社会里去行动。”“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了。”基于此,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
以陶行知亲自创办和主持的晓庄师范学校为例,该校依据现实需要设立的教学做课程有以下几类。
第一,体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有“招待教学做”“烹饪教学做”“洒扫教学做”等课程。学校里的“什么文牍、会计、庶务、烧饭、种菜,都要学生轮流学习的。全校只用一个校工担任挑水一类的事。其余一切操作,都列为正课,由学生躬亲从事”。
第二,体现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有“征服天然环境教学做”,它包括“科学有农业教学做”“基本手工教学做”等课程。南京晓庄师范创办之初,就准备了田园200亩[1],供师范生耕种;荒山数座,供师生造林。给以最少经费,供师生自造茅屋草屋居住。并规定上至校长下至学生,谁造不出茅草屋,就得永远住帐篷。招生考试时,都得考“农事或土木工操作”。学生入学后,必须参加生产劳动。学校有副对联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他要求该校师生“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粟黍稷下功夫”。
第三,体现与社会活动相联系的有“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它包括村庄自治、合作组织、乡村调查、民众教育、农民娱乐教学做等课程。陶行知要求师生中两个人要负责改造一个乡村环境,与农民交朋友,教农民出头。(www.xing528.com)
陶行知倡导的师范学校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学好系统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求他们适当参加各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学一些待人接物方面的知识。南京晓庄师范把学校分为前方和后方,全体指导员严格指导每个师范生到前方各中心小学去办学任教,后方师范部的各种学习都以配合前方办学为要,这样即知即行,行以求知,即边教学边实习,理论与实习合为一体,师范生不但学以得用,而兼学教人。不仅如此,他甚至提出师范生毕业时,成绩合格只能发修业证书,待离校后服务半年,经过检查,确能按生活教育原理办学,能胜任教育工作者,方可发放毕业证书。
“教学做合一”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中也得到了极为充分的体现。陶行知非常重视师范生的实习工作。他指出:“我们要想每一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就须当他未毕业之前教他运用各种学识去作改造乡村之实习。这个实习场所,就是眼面前的乡村,师范所在的乡村。”对于实习,他仍然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做法。“现今师范教育之传统观念是先理论后实习,把一件事分为两截,好比早上烧饭晚上请客。……教学做合一的中心学校就是要把理论和实习合为一炉而冶之。”
在“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中,陶行知也十分强调中心学校的作用。他指出,旧的师范学校称中心学校为“附属”学校,视其附属品,这是错误的。这样是将理论学习和实习分开,是将师范生关在笼子里培养,因而只能培养出懂些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能力的书呆子。陶行知认为,师范学校和中心学校是一个有机体,中心学校是师范学校的中心而非附属品。“师范学校的使命,是要运用中心学校之精神及方法去培养师资。”在南京晓庄师范,学生被要求轮流到中心学校任教,且必须事先拟订详细计划,事后做总结报告。学生通过在中心学校的锻炼学习,不仅在教学中巩固了专业知识,掌握了教学基本技能,同时也暴露出知识结构中的不足,返校后再有意识地予以补充。
综上所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就是建立和实施“活的师范教育”,是在生活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当前中国的师范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师范教育必然对此做出反应,陶行知先生关于师范教育的地位作用、培养目标、办学方向、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思想,仍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创造性地加以应用。陶行知说过,先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用选择的态度来接受。同样,我们对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也要力求有所发展和创新。正如他所说的:“创我者生,仿我者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