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在洋务企业的创办中,积累了不少借鉴西方科学技术的经验,这些经验和理念同样在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中也有所体现。他认为,单单靠翻译西国书籍和聘用外国教师,并不能完全掌握西方文化的精华,只有身处西国,学习游历,才能将知识学得透彻。他根据中体西用的思想和注重实践的理念,提出“学生必出洋游历,躬验目治,专门肄习”,才能“窥西学之精”,达到“用其所长补我之短”的目的。他主张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法,使学生在国内学堂学有所成之后出国深造。这既是对本国师资培养的重要补充,也是构成师资训练的又一模式。该模式一直持续至今,作为国际教育交流及海外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拓宽了师资培养的范围,也在办学体制上有了继续教育的域外格局。盛宣怀将这一设想写进了《南洋公学章程》中,其中第八章明确规定:“上院学生卒业后,择其优异者咨送出洋,照日本海外留学生之例,就学于各国大学堂,以广才识而资大用。”他利用其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的捐资,帮助学生出国深造。如在1898年南洋公学的6名学生东渡日本留学,此后又有数批学生出国留学。从1898年到1906年,盛宣怀主持派遣到美、英、德、日、比五国的留学生,计有章宗祥、王宠惠、雷奋等58人。这些留学生归国以后,不少在校任教,成为清末兴学活动中的中坚师资力量。留学教育的教师培养模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盛宣怀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注重学用结合追求实效,其教育实践冲击了传统教育重德轻艺的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推动新式教育在近代中国的成长与发展。在中国新式教育刚刚兴起的阶段,他首开中国师范教育先河,创办师范院。其师范教育思想及办学活动具有无比的远见。尽管盛宣怀的师范教育思想在理论建构上缺少系统完整性,没有产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理论性文献,但他的师范教育思想是他在开办和管理师范教育过程的实践成果,体现了他对师范生以及师范教育的重视程度,所提出的教师培养模式设想对当今教师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上述种种奠定了盛宣怀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独具特色教育家的历史地位,可以说,他是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过程中贡献卓著的先驱者。(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