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的道德教育论主要以人性化为基础,来阐明自己的道德学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首先,张载强调进行道德修养教育,必须“变化气质”“通蔽开塞”。他认为“凡物莫不有是性,由通蔽开塞,所以有人物之别,由蔽有厚薄,故有智愚之别。塞者牢不可开,厚者可以开而开之也难,薄者开之也易,开则达于天道,与圣人一”。“蔽”“塞”指人的私欲,而私欲又有厚薄程度的不同。只有通过克己的功夫,去除“蔽”“塞”,才能“存理”“成性”,成为道德完善的圣贤。也就是张载所说的,“始学者要静以入德,至成德亦只是静”。同时,张载主张,在虚静三省的内心活动中,“当以己心为严师”。保持自心的纯洁,始终做到严于律己,自我约束,他主张的“慎独”,是说人的道德规范行为不仅在众目睽睽之下表现出好的一面,而且“处幽独,防亦不懈”,即在自己单独处事时,也当以己心为严师,做到始终一致,克己博爱。同时,他说:“知学然后能勉,能勉然后日进而不息。”强调教师还要有勤勉和顽强不息的治学精神。
其次,张载还特别强调“躬行礼义”的道德实践。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是儒家一贯思想,学就是为了用,为了付诸行动。他指出:“行之笃者,敦笃云乎哉,如天道不已而然,笃之至也。”意思就是笃行乃力行,敦笃乃奋发努力,如同天道的运行不息那样,才可达到力行之至。所以他强调道德品质修养“不可徒养”,还要重在一个“行”字,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见善于微”,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去实践。如果修而不行,就成为空谈家了。不论是教学还是为官,张载都是恭行实践的典范。他在任云岩县令时,政绩卓著。在施行“敦本善俗”的政纲时,树立尊老事长的优良道德风尚,改变社会风俗,“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
最后,张载把进行道德修养的过程划分为学者、大人(贤人)、圣人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来体现人性的不断完善和自我完成,从而让人的道德实践从有意识的自我约束性践履,逐渐变为自由而自然的行为。这说明了道德实践应当是一个持续努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案例阅读
“四为”“六有”“十戒”“两铭”(www.xing528.com)
张载作为关学的创始人,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终身清贫。“四为”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涉及人的价值目标、生命意义、道统传承、社会理想。“六有”是张载十五岁护柩回籍途中,在勉县拜谒武侯祠后题言:“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意思是:说话应有教养,行动应有规矩;白天要有所作为,晚上应当静思自己的心得;休息时必须保养身体与气质,在瞬息之间也不能放心外驰,而要有收获存养。张载又提出了“十戒”:戒逐淫朋队伍;戒好鲜衣美食;戒驰马试剑斗鸡走狗;戒滥饮狂歌;戒早眠晏起;戒依父兄势轻动打骂;戒喜行尖戳事;戒近昵婢子;戒气质高傲不循足让;戒多谗言习市语。在“六有”“十戒”的基础上,张载还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规范要求,特别是撰写了《东铭》《西铭》训辞,书于书院大门两侧,是家族弟子与学生必须烂熟于心的座右铭。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东铭》强调做人要诚实,既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自欺欺人;《西铭》强调要有博大的胸怀,孝顺长辈,慈爱孤弱,救济天下困苦百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