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教师目标观:从孔子到陶行知

中国教师目标观:从孔子到陶行知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愈集成了儒家以道德治天下的思想,主张通过教育的手段向广大百姓灌输封建的道德观念,然后再用刑罚的手段加以控制。韩愈的这种爱才、选才、用才的思想,是对我国历史上“尚贤使能”思想的新发展。因而可以讲,“人才说”是对“尚贤使能”的继承与发展,就师范教育而言,也可以说是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这一思想在师资培养直至如今仍有现实意义。直至现代,韩愈提出的一些问题,对师范教育理论的探讨仍有启发。

中国教师目标观:从孔子到陶行知

韩愈集成了儒家以道德治天下的思想,主张通过教育的手段向广大百姓灌输封建的道德观念,然后再用刑罚的手段加以控制。既然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天下,那么就必然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治国兴邦培养人才,因而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必须培养合格的官吏而教育天下之英才。

韩愈的“人才说”别具新意。他在《杂说四·马说》一文里,运用识马的道理表明识别人才的重要。他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说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说明人才之难得。韩愈又进而论证说:“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见由于不识马,不懂得马,就不会饲养马。马虽也有千里之能,但待遇不公,不能满足其生活的要求,也就不可能发挥它的才能了。“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不饱东西,没有力气,千里马也发挥不了作用。韩愈运用这个暗喻,辛辣地嘲笑不识人才的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如果驱策使用、饲养管理都不得法,也不能理解其意愿,反而“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韩愈因而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世上不是没有良马,而是缺乏识马的人啊!只要善于识别而又培养、使用得当,人才会不断涌现。他批评对人才的摧残和埋没。韩愈的这种爱才、选才、用才的思想,是对我国历史上“尚贤使能”思想的新发展。与选人唯贵、用人唯亲,以及只重视人才的价值不强调识别和扶植人才的观念是对立的。因而可以讲,“人才说”是对“尚贤使能”的继承与发展,就师范教育而言,也可以说是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这一思想在师资培养直至如今仍有现实意义。(www.xing528.com)

总的来看,韩愈提出师道问题,并写了《师说》《进学解》等,公开宣扬自己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代许多教育家对此发表评论,有的对其理论进一步加以发展。直至现代,韩愈提出的一些问题,对师范教育理论的探讨仍有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