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说》:学无常师,道为求师标准

《师说》:学无常师,道为求师标准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说》提出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但这种思想,到了科举盛行文学风靡的唐代,已被抛弃,不再以“道”为求师的标准。韩愈极力矫正当时由贵戚或凭年资来当学官的风气,反对将社会地位和资历作为择师的标准。韩愈认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道,学生求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学道,能否当教师也就应以道为标准来衡量。所以有道是教师的首要标准,如果一个教师没有一定“道”的水准,就不能成为教师。

《师说》:学无常师,道为求师标准

韩愈认为,不管其门第、出身、相貌等如何,只要学有所成,并合乎儒道,就可为人师表。《师说》提出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目的是为学“道”,办法是“学无常师”,这种师范教育思想具有历史渊源。《尚书·咸有一德》已有“德无常师,主善为师”的主张,意思是有善德的人,即以之为师。孔丘提出“就有道而正焉”,也是主张学无常师。其弟子子贡曾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就较具体地说明学无常师的主张。但这种思想,到了科举盛行文学风靡的唐代,已被抛弃,不再以“道”为求师的标准。韩愈极力矫正当时由贵戚或凭年资来当学官的风气,反对将社会地位和资历作为择师的标准。韩愈认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道,学生求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学道,能否当教师也就应以道为标准来衡量。谁先闻道,谁就有条件传道,承担起教师的作用,年龄比较大的,闻道在先,可拜他为师,年龄比较小的,闻道在先,也可拜他为师,这样做就完全以道为师,凡有道就可为师,即“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社会上有道的人不少,皆可为师,求学的范围不应受到限制,而应当“学无常师”。在“不闻有师”的社会条件下,提倡“学无常师”,当然会使人感到危言耸听,但他提出以道为师、学无常师的主张,在当时对打破士大夫们妄自尊大的心理,促进思想和文学上的交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韩愈认为“圣人无常师”,主张广泛地向他人学习,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另外,他强调“师道”,强调“存师卫道”。所以有道是教师的首要标准,如果一个教师没有一定“道”的水准,就不能成为教师。教师也就必须忠于道,为传道卫道而授业。凡是具备一定“道”与“业”的人都可为师。韩愈曰:“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是说,求师是为了学道,谁有道谁就是教师,无论地位是高还是低,无论年龄是长还是少。一言以概之,有“道”者即可为师。这不仅对求师的人是一种鼓励,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在师道衰微的历史条件下,韩愈提出学无常师、唯道是求的思想,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们自我封闭的心理,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较量,具有积极现实意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