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思想精粹:从孔子到陶行知

教育思想精粹:从孔子到陶行知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荀子认为学习是阶段性与过程性的统一,学习必然是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上述分析表明,荀子特别强调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地位,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在《荀子·修身》中他主张“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当然,荀子主张“师云亦云”,这种对教师绝对服从的观点是不值得推崇的。

教育思想精粹:从孔子到陶行知

荀子认为学习是阶段性与过程性的统一,学习必然是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例如,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

首先,闻、见是学习的起点、基础,也是知识的来源。人的学习通过耳、目、鼻、口、形等感官对外物的接触,形成不同的感觉,使进一步的学习活动成为可能,故云:“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但是,闻、见只能分别反映事物的一个方面,无法把握事物的整体与规律。

其次,知的阶段实际上是思维的过程。荀子说:“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学习而善于运用思维的功能,来把握事物的规律,就能自如地应对各种新事物。这实际上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然而,有广博的知识不是终结,还存在更高水平的“知道”,即“行”。(www.xing528.com)

最后,行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荀子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在他看来,由学、思而得的知识还带有假设的成分,是否切实可靠,唯有通过“行”才能得到验证,只有这样,“知”才能称得上“明”。这是教与学不可违背的“法则”。

上述分析表明,荀子特别强调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地位,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在《荀子·修身》中他主张“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他认为,学生应比教师强,可以胜过教师,即“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从教育本身的发展要求来说,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当然,荀子主张“师云亦云”,这种对教师绝对服从的观点是不值得推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