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君子教育:师范教师目标观

君子教育:师范教师目标观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道德修养的君子,成为大丈夫,成为“尧舜”一样的人。孟子认为“富而后教”,即人民富裕了,就要求学习讲求礼义,就必须办学校兴教育。从“明人伦”和培养“君子”的教育目的出发,首当其冲就是要以伦理道德教育为基础。孟子认为,既富而教,修“孝悌忠信”,这是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最根本的事情。案例阅读孟子和齐宣王战国时期,有一次,齐宣王和孟子在谈话。

君子教育:师范教师目标观

孟子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这句话表达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同时,孟子也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通过探求和扩充人固有的善性,不断学习和提升道德修养,“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道德修养的君子,成为大丈夫,成为“尧舜”一样的人。

孟子认为“富而后教”,即人民富裕了,就要求学习讲求礼义,就必须办学校兴教育。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建立了一个道德规范体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仁,事父母;义,从长兄;智,明白以上两者的道理并坚持下去;礼,孝悌在礼节上的表现;信,老老实实地去做。

教育内容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从“明人伦”和培养“君子”的教育目的出发,首当其冲就是要以伦理道德教育为基础。孟子认为,既富而教,修“孝悌忠信”,这是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最根本的事情。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仁义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追求和提倡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的追求是有次序的,比如爱父母会多过兄弟,爱兄弟会多过朋友,爱朋友会多过爱你不认识的人。亲亲是仁爱的源头,敬长是义的源头。所以做到仁义要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开始,进而推衍到整个社会。在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向齐宣王宣传王道时讲的,这句话强调的是要把尊敬爱护自己亲人的感情推及他人,对所有的人都要奉献爱心。这实际上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仁”,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做法。

案例阅读(www.xing528.com)

孟子和齐宣王

战国时期,有一次,齐宣王和孟子在谈话。齐宣王对孟子说:“您是有学问的人,能不能给我讲讲齐桓公晋文公当年称霸的事情呢?”孟子笑了笑回答说:“我也未听说过呀,您要想听,就让我讲讲以德服天下的王道吧!”齐宣王点了点头说:“好的,那就请您讲讲吧。”孟子说:“其实这也并不很难,只要从爱护老百姓出发,就没有人可以阻挡得了。”齐宣王很好奇地问道:“您看像我这样,能做到爱护老百姓吗?”“能,因为我听说过关于您的一件事。”孟子回答说。孟子看了看齐宣王,接着又认真地说:“我听说有次大王坐在殿堂上,见有人牵着一头牛走过,您一打听,知道这是要送到屠宰场去,用它的血祭钟的。您就让人把它放了,用一只羊去顶替。有这回事吗?”“有这回事。”齐宣王肯定地说。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够可以征服天下了。百姓以为您是吝啬,其实,我知道您是出于不忍心啊!”齐宣王说:“是呀,齐国再小,我也不至于吝惜一头牛呀,我是不忍心看着那牛瑟瑟发抖的样子,所以才让用羊去代替的。”“老百姓的想法也是能理解的,羊也是生命呀,那和牛又有什么区别呢?”孟子分析说。齐宣王笑了起来:“是呀,这是什么心理呢!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孟子说:“其实这正是仁心的体现。您见到了牛,并没见到羊。看到牛活着,就不愿意见到它被宰杀;听到它哀鸣,就不愿意再吃它的肉了,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庖厨的。”听到这里,齐宣王很高兴。他兴奋地说:“先生说出了我的心思,我很高兴。不过,我的善心能与这王道相合,又是什么道理呢?”见齐宣王很愿意听,孟子就展开了,他打了一些比方,又举了例子,然后说道:“现在您的恩惠能施舍到禽兽的身上,却没有施加到老百姓的身上,关键是没有去做呀!”分析一番后,孟子接着说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小孩。有了这样的心思,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运转东西一样那么容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