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人,孟子为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裔,其父早逝,其母一心教子成人。据说孟母曾三迁其居,从墓地之侧到市场之旁,最后定居于学校之邻,使孟轲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传统礼仪的熏陶,连游戏也爱玩“设俎豆,揖让进退”。据记载,孟母曾割断织机上正在织的布,来教诫孟子矢志向前、绝不松懈。这就是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和“断杼教子”的故事。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继孔子之后的集大成者。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世称“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比孔子晚出生179年,据《史记》记载,孟子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孟子中年曾效仿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率领弟子门徒游说各国,先后游历齐、宋、滕、魏、鲁等国。在齐国的时候,孟子来到稷下学宫讲学,被尊为稷下先生而留居于学宫,并在此收徒、任教。在公元前312年,孟子62岁时,齐宣王伐燕,孟子进谏,遭到拒绝。此后孟子回到邹地,专门从事教育、著述和讲学。孟子所教诲的弟子中比较有名的有万章、公孙丑、乐正子、公都子、孟仲子等。孟子退隐后与弟子共同编著的《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的思想、语言及其政治观点,其中包括仁政、非攻、兼爱,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等主要思想,同时也记载了孟子的师范教育活动。(www.xing528.com)
孟子一生的经历与孔子相似,长期进行私人讲学,中年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带领学生周游列国。随从的学生最盛的时候,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他受到当权人物的款待,但他的政治主张却不被接受。孟子晚年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整理《经》《书经》,阐发孔子的思想学说,著述《孟子》一书。孟子一生热爱教育工作,认为“得天下英才教育之”是人生三大乐趣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