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因材施教的中国师范教育实践方法

孔子因材施教的中国师范教育实践方法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其在师范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并将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因材施教的首要条件是要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两种有。案例阅读孔子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以上事例表明孔子能区分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孔子因材施教的中国师范教育实践方法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倡因材施教教育家,其在师范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并将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因材施教的首要条件是要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两种有。第一,谈话。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个别谈,有多人谈,方式较灵活,了解学生的志向,通过与学生自由交流到达教育目的。第二,观察。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来了解学生思想特点,避免判断的片面性,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只凭公共场合行为表现做判断具有片面性,还要“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行为做判断具有片面性,还需对行为的全过程进行考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察其过去的行为,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样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思想状况了。

通过了解,孔子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进行评价。《论语》中多处记载,从品格优点方面做评价,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从缺点方面分析,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从两者比较来区分特点,如“师也过,商也不及”“求也退”“由也兼人”。因而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了解,仅用少许几个字就可以概括某一学生的个性特点。

案例阅读(www.xing528.com)

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路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就去做吗?”孔子答:“家里有父兄,怎么能自作主张就去做呢?”冉求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就去做吗?”孔子答:“当然应该立即去做。”公西华对此很不理解。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去做。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抑制一下,使他谨慎些。”以上事例表明孔子能区分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