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度建构与职业化推进:社会工作督导的本土化实践

制度建构与职业化推进:社会工作督导的本土化实践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设岗、社工站等形式,社工机构更符合浦东新区的社会现实基础。(二)从各主体来看,形成了紧密交流与合作的氛围目前,所有参与浦东社工社会化、职业化发展的主体,逐步形成了一个“浦东社工发展共同体”。第一类机构是职业社工机构,包括浦东社工协会和十几家从事社工服务的,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会员机构。目前,浦东社工协会的个人会员有近1 000名,从事社会服务的团体会员有26家。

制度建构与职业化推进:社会工作督导的本土化实践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浦东社工机构已逐步成为浦东社工服务开展的重要载体和阵地。相对于设岗、社工站等形式,社工机构更符合浦东新区的社会现实基础。

(一)从发展基础来看,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社合作平台

浦东新区在重构政社关系上突出把握了两个重点环节:政社分开和政社合作。一是政社分开,集中体现在“六个分开”,即主体分开、机构分开、职能分开、人员分开、资产分开、住所分开。通过政社分开,政府与社会之间最终实现“三无标准”,即政府与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无行政隶属关系、无人事派遣关系、无资产关系。政社分开为社会工作开展提供了“办事空间”。二是政社合作。政社分开不是目的,实行政社分开是为了政社合作。浦东新区在政社合作方面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其一,充分利用浦东市民中心、民间组织服务中心、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以及浦东门户网站等平台,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沟通与实时互动;其二,将各职能部门原来承担但可由民间组织与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通过公开招标、项目发包、项目申请、委托管理等方式,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这也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据统计,目前与浦东社工机构合作的新区政府部门主要有民政局、计生委、统战部、妇联、团委、残联、综治办、司法局以及一些街镇。正是基于这两个基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一种新型的契约关系,政府与社会按照契约规定,享有各自权利,履行各自义务,为社会工作制度的突进打造了现实的政策平台。

(二)从各主体来看,形成了紧密交流与合作的氛围

目前,所有参与浦东社工社会化、职业化发展的主体,逐步形成了一个“浦东社工发展共同体”(见图2-1)。这个共同体包括三类机构。第一类机构是职业社工机构,包括浦东社工协会和十几家从事社工服务的,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会员机构。第二类机构是其他同样从事社会服务,或者说公益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它们不以推动社工职业化发展为己任,但事实上也参与、关心和贡献于社工职业化的进程。这类机构又分为两类:其一是促进更宽泛的公益行业或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的支持性机构,包括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和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其二是其他专注于某一种特定社会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顺理成章地采用了社会工作手段的机构,比如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第三类机构是高校社工院系。它们的本职是教育和研究,但是其专业内容决定了它们与社工实务界的发展状况有休戚与共的关系。这些院系对社工职业化进程的参与包括输送人才、从事理论与研究、参与组织专业研讨活动、针对政府的游说、提出行业发展建议、帮助浦东社工界与外地和海外机构交流等,是行业发展的“智库”。在这个共同体中,各主体不仅在各自的工作领域贡献于浦东社工的发展,而且这些主体之间还存在密集的交流与合作。

图2-1 浦东社会工作发展共同体

(三)从社工机构自身来看,塑造了专业服务品牌

近年来,项目化运作已成为浦东社工界的共识。浦东社工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活动,运作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服务项目,创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品牌,如“阳光童年民工子弟学校社工服务项目、“金色夕阳”社区老年服务项目、“外来不寂寞”流动人口生育关怀项目、“圆梦家园”外来媳妇服务项目。这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服务项目,既在专业领域和社区居民中为浦东社工树立了专业服务的品牌形象,也为社工机构的发展和壮大积累了必要的资本。在2009年上海市民政局的公益项目招投标和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中,浦东社工机构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涌现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贴近社区需求的服务项目,如“边缘家庭”关爱计划、“心灵培育”来沪农民工子女成长关怀项目、“守护天使”临终关怀项目、丧偶独居老人服务项目、常青藤计划、青翼展翅项目。此外,灾后援建项目“火凤凰妇女绒绣技能培训项目与“爱心加油站”灾后社区慈善帮困计划更是为浦东社工集体赢得了声誉。

(四)从社工行业生态来看,建立起了功能互补体系

目前,浦东社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相互支持、功能互补的社会工作运作体系,主要包括行业服务体系、实务操作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以及监督评价体系。具体如下:

一是行业服务体系。现在的浦东新区社工协会已经成为浦东社工当之无愧的带头人,在团结社工、服务社会、发展专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行业服务体系。(www.xing528.com)

(1)规范和强化会员服务功能,推动会员服务经常化、制度化。目前,浦东社工协会的个人会员有近1 000名,从事社会服务的团体会员有26家。多年来,浦东社工协会为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以多种形式提供支持性服务。在个人会员服务方面,协会坚持每月组织一次社工沙龙,每年举办一次社工节,向会员传达最新行业资讯,发布各种信息,并不定期邀请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举办各种工作坊和讲座;在团体会员服务方面,提供各类人事和财务代理服务、能力建设咨询、机构登记咨询、行业资讯指导等服务。

(2)开展实地调研,通过社会倡导影响社会政策。政府在出台各项社会政策,尤其是关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及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之前,先委托社工协会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时反馈各方面信息,为政府提供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政府再综合多方意见,最终形成政策,从而在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等方面,政策的公共性、社会性得到充分体现,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得到充分保障。目前,已经有民政部、新区区委有关部门、新区区府办、新区政府职能部门、功能区及街镇相关部门委托社工协会开展课题调研。

(3)开展专业培训和出版专业书籍,推动社工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2002年,浦东社工协会进行“两个中心”(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浦东培训中心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者资格评估认证浦东中心)的建设,为协会广泛宣传社工理念、培训认证社会工作者,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进行行业咨询管理,积极推进新区在社区、文教、卫生等领域逐步实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制度化;同时,为开展海内外学术交流等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正是这一平台,用社工专业理念与方法提升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为浦东培养出了第一批本土化的社工人才。未来的几年,社工协会将在社会工作督导培训、社会工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与此同时,浦东社工协会及时总结浦东多年的实务经验,编写专业书籍,如《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社会工作者全国职业资格鉴定培训教材》(一、二、三、四级及基础知识,共5本)及《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鉴定习题册》等,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

二是实务操作体系。目前浦东有多家提供一线服务的专业社工服务机构,以乐群社工服务社为代表,包括中致社区服务社、公益社工师事务所、阳光慈善救助服务社、乐耆社工服务社、乐家社工服务社、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等。这类机构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形成了“现实导向、项目为本、社会运作、专业推进”的操作体系。

(1)现实导向。这些社工机构着眼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需求,特别是对居民最关心、最需要的服务需求有着灵敏的反应,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开发项目,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弥补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之不足。

(2)项目为本。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浦东的社会工作已覆盖老年人、青少年、社区矫正、禁毒、助残、妇女、外来民工子弟、少数民族与宗教事务、医务、家庭、学校、计生、慈善救助、儿童收养、婚姻、流动人口等16个实务领域,开展了“社区共融:少数民族宗教”“流浪乞讨人员慈善救助”“金色夕阳”“浦东市民中心政社合作平台”“外来不寂寞——外来流动人口关怀生育”“中途宿舍”“阳光童年民工子弟学校社工服务项目”“自渔自乐残疾人工作坊”“守护天使临终关怀”“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智障人士居家照护指导计划”“丧偶独居老人服务”“雏鹰展翅——流动儿童健康”等20多个项目。

(3)社会运作。在浦东社会机构实务操作中,“社会运作”主要体现三层含义:一是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时面向多家社工组织,公平、公开,体现竞争,双向选择;二是指提供社工服务的社工机构与政府及行政部门没有人、财、物的关系;三是开展具体服务过程中,除了一线社会工作人员,还有志愿者等爱心人士的加入,并且资金来源多元化,包括企业、基金会、个人捐款以及政府购买。

(4)专业推进。专业是立身之本,社工机构成立伊始,就将专业化作为首要准则,注重将经典理论与机构使命有效结合,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及问题,引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研究专业方法以作出积极回应。

三是教育培训体系。浦东社工协会于2006年创办了社会工作培训机构——浦东四惟社会工作者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依靠强大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培训素材与专业的服务精神,迅速成为专业社工培训机构。培训中心积极与高校合作,充分借助专业师资力量,一方面针对各类社工人才开展职业培训,先后与13所高校在养老、医务、学校、家庭、青少年事务等10个领域建立了27个社工实习基地和见习基地;另一方面,对大量非专业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工作者进行社会工作普及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通过几年的努力,培训中心的培训对象及培训模式趋于多样化,通过培训来宣传理念、凝聚人才、带动项目的功能愈加明显,培训范围扩展至包括普及性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专业提升培训、定向培训、专题培训5种类型。截至目前,培训班已开展78期,培训11 659人次,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者已经发展到1 500人,其中500多人分布在各类社工机构,成为浦东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上的中坚力量。这种大规模培训的开展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既为社会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大空间的开展提供了人才储备,也进一步深化了社会服务,提高了社会工作知晓度,扩大了社会工作的影响。

四是监督评价体系。随着浦东新区社工机构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承接的项目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浦东社会工作的发展对第三方评估产生了迫切需求。本着机构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复惠社会工作事务中心于2007年成立。该机构由复旦大学社工系顾东辉教授领衔,主要理事、成员为复旦大学的社工专业教师,该机构成立的目的是在专业发展上给予浦东社工机构方向性的指引和指导。复惠社会工作事务中心的主要业务范围为项目评估、督导训练、协助机构开发项目等,其中以项目评估为主。截至2010年,该机构已受阳光慈善救助、乐群、中致、浦东慈善分会等机构委托,做了多方面的项目评估工作;但由于评估费用、评估标准等问题,机构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现有的条件下,浦东的社工机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和项目实施结束后,主要采用社工机构自我评估、服务对象评估、受托组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抽查评估等形式,以保证机构专业化、职业化的健康发展。伴随着购买机制的完善,以及社会服务需求和项目的增加,为了给予社会组织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大大提高社会服务购买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完善社会服务评估机制还是很有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