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养人瓷头像与婴戏纹的艺术考古研究

供养人瓷头像与婴戏纹的艺术考古研究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灵武窑址发现有多件供养人陶瓷雕塑,这些雕塑大多仅残存头部,其中有几例供养人为秃发形式,而且秃发呈现多种类型。西夏瓷器秃发婴儿纹饰呈现出与其他瓷器中婴戏纹饰不同的装饰特征。拓跋氏首领李元昊为了恢复鲜卑旧制,发布了秃发令。这种头发形制与西夏瓷器中人物头顶蓄发一撮,其余的发剃去的秃发形式相同。

供养人瓷头像与婴戏纹的艺术考古研究

图10 西夏木碗
口径11厘米,高55厘米;甘肃武威南营乡出土(图片采自李进兴《西夏瓷器造型渊源探析》)

西夏是崇尚佛教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许多供养人像被流传下来,这些供养人像多数出现在石窟壁画中,也有少量遗址出土的供养人陶瓷雕塑。宁夏灵武窑址发现有多件供养人陶瓷雕塑,这些雕塑大多仅残存头部,其中有几例供养人为秃发形式,而且秃发呈现多种类型。图11-1中的一例秃发供养人瓷头像,头部发全部剃掉,呈光头形式;图11-2中的秃发供养人瓷头像,仅头顶蓄有一撮头发,其余的头发全部剃去;图11-3中的秃发供养人瓷头像,头顶蓄发一撮,双耳上部偏后各蓄发一撮;图11-4中的秃发供养人瓷头像,前囟门处蓄发一撮,两耳上部各蓄发一撮[10]

图11-1

图11-2

图11-3

图11-4

(图11-1采自《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77图一18;图11-2采自《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77图一8;图11-3采自《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77图一2;图11-4采自《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77图一3)

西夏瓷器中的秃发人物形象除了供养人瓷头像外,还有瓷器装饰中的秃发婴儿形象。瓷器装饰中的秃发婴儿形象以婴戏纹饰的形式出现,目前发现的最早婴戏纹饰是唐代长沙窑瓷器上的婴戏莲纹,宋辽金夏时期,婴戏纹饰在各地窑口烧制的瓷器中都有出现,西夏瓷器由于受中原瓷器的影响,瓷器装饰中也有婴戏纹,而且纹饰的装饰形式与中原瓷器上的纹样装饰形式完全一致,多为婴儿纹与莲纹交织在一起,表现婴儿戏莲的画面。西夏瓷器中的婴戏纹饰与中原瓷器婴戏纹饰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西夏瓷器中的婴儿多为秃发形象,如在宁夏灵武窑址发现的一例攀花婴儿碗模残件[11](图12),婴儿头顶蓄发一撮,梳起形成尖锥髻,用束带缠绕,其余的发剃去,跟宁夏灵武窑址发现的两例头顶蓄发一撮,其余发皆剃去的人头瓷像人物发式一致。宁夏灵武窑址一期还发现一例刻婴儿纹饰的残瓷片[12](图13),婴儿作秃发状,跟宁夏灵武窑址一期发现的一例光头瓷人物发式一致。西夏瓷器秃发婴儿纹饰呈现出与其他瓷器中婴戏纹饰不同的装饰特征。

图12 西夏攀花婴儿碗模残件,残长11.2厘米,宁夏灵武窑出土(图片采自马文宽《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

图13 西夏婴儿纹饰的残瓷片,残长8.5厘米,宁夏灵武窑出土(图片采自马文宽《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www.xing528.com)

西夏瓷器婴戏纹饰中的秃发婴儿形象以及瓷器中的秃发供养人瓷头像,应该是时代特征在瓷器艺术中的反映。拓跋氏首领李元昊为了恢复鲜卑旧制,发布了秃发令。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载:

元昊初制秃发令,先自秃发,及令国人秃发,三日不从令,许众杀之。于是,民皆“秃发,耳重环”。

从这则文献来看,“秃发,耳重环”应该是鲜卑旧制。鲜卑拓跋氏历来有秃发的习俗,形制为头顶留发一撮,打成发辫,因之南朝汉人称之为“索奴”。这种头发形制与西夏瓷器中人物头顶蓄发一撮,其余的发剃去的秃发形式相同。光头与三撮蓄发式,系党项族在接到秃发令后产生的新形制,以“披发”为族俗的党项族由于无先例可鉴,于是光头、三撮发式的秃发形制应时而出现[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