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后期景德镇青白瓷的主要用途及宗教造像的增长

南宋后期景德镇青白瓷的主要用途及宗教造像的增长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南宋后期出土的景德镇青白瓷类型来看,碗、盘、碟、杯等日常用品仍然是此时销售的主要类型,说明了这一时期的景德镇青白瓷主要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第二是这一时期“造像”的数量出现了变化,南宋后期的造像数量较前期明显增多。南宋后期宗教造像的增加,说明了民众将精神寄托在了宗教之上。

南宋后期景德镇青白瓷的主要用途及宗教造像的增长

南宋后期景德镇青白瓷的主要销售市场依然是在淮河以南的南宋统治区域,南宋后期,北方的金国区域已经不是景德镇青白瓷的销售市场,这点与《陶记》中记述的市场范围较吻合。这一时期,四川地区成为南宋景德镇青白瓷的最重要市场,不论出土地点的数量还是出土器物的数量,四川地区都已经达到了最多。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共出土较完整的景德镇青白瓷器1277件,共有17个窖藏和遗址出土了景德镇青白瓷,占据了总数的93%,四川地区这一时期已经成为南宋景德镇青白瓷的主要销售市场之一。

而在“两江”与“两浙”地区,景德镇青白瓷的市场开始萎缩,这一时期,“两江”与“两浙”地区总共发现了84件较完整的景德镇青白瓷,占到所有南宋后期发现青白瓷总数的6%。除了器物数量上的下降,出土地点数量也有较大下滑,南宋后期仅仅有14座墓葬与12处遗址出土了景德镇青白瓷。尤其是出土墓葬的数量急剧减少,说明了景德镇青白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量的减少。景德镇青白瓷在“两浙”与“两江”地区的减少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景德镇青白瓷自身质量的下降。南宋后期属于湖田窑址的第五期,在湖田窑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南宋后期是景德镇青白瓷的衰落期,在发掘报告中,对南宋后期的湖田窑青白瓷有如下的描述:“除个别器物如盆类外,多数器物个体趋小,形体变矮,胎质相对疏松,胎体较薄,施釉稍厚,釉层较莹润,釉色青白闪绿或黄绿,微微失透。器物芒口部位刮釉平齐,不见垂釉现象,说明釉的黏度较大,与前期的釉的化学成分有较大不同。”[10]富庶的“两江”与“两浙”地区,存在着激烈的窑业竞争,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吉州窑、福建的众多青白瓷窑口,甚至北方的一些精美瓷器等都是当时“两江”与“两浙”地区陶瓷市场的畅销品,伴随着南宋后期景德镇青白瓷质量的下降,其在“两江”与“两浙”地区陶瓷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同时下降,所以南宋后期“两江”与“两浙”地区的景德镇青白瓷的销售市场开始萎缩。第二个原因是战争原因。南宋后期(1225—1279)是一个战争频繁的阶段,咸淳四年(1268)之后,蒙古兵开始大举进攻长江中下游地区,战争一直持续到南宋覆灭,所以处于长江中下游的“两浙”与“两江”地区在这一时期备受战争的困扰,经济萧条,所以南宋后期景德镇青白瓷在“两江”与“两浙”地区的市场逐渐缩小。

从南宋后期出土的景德镇青白瓷类型来看,碗、盘、碟、杯等日常用品仍然是此时销售的主要类型,说明了这一时期的景德镇青白瓷主要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是有几类较特殊器型的变化代表了这一期景德镇青白瓷市场的变化。(www.xing528.com)

第一是盒在南宋后期数量的减少,在南宋前期发现了31件完整的青白瓷盒,而南宋后期只发现9件,文章前一部分已经说明了瓷盒的用途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瓷盒的减少,可能预示着南宋经济的衰退。

第二是这一时期“造像”的数量出现了变化,南宋后期的造像数量较前期明显增多。共发现6座造像,其中佛教造像5座,道教造像1座。造像中有4座分布在南宋最核心的“两浙”地区,一座分布在北方金国内,还有一座分布在大理国内。南宋后期宗教造像的增加,说明了民众将精神寄托在了宗教之上。宗教通常发源于下层群众,是他们摆脱苦难、对抗统治、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出路”。南宋后期,南宋朝廷在政治上腐败无能,在军事上一再推让求和,伴随着战争的开始,南宋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的人们不得不将思想寄托在宗教上,只有宗教才能满足他们思想上摆脱苦难的追求,这也是为什么景德镇青白瓷的宗教造像在这一时期增多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