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案文字瓦当的发现与研究 2018古陶瓷考古论集

图案文字瓦当的发现与研究 2018古陶瓷考古论集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出现的时间来看,纹饰瓦当三大类中,以图案瓦当的出现为最早。这批瓦当中的一品“云纹来谷”瓦当,即是图案与文字相结合的图案文字瓦当,也是迄今为止经科学考古出土的最早的图案文字瓦当的实例。而云纹文字瓦当也正是秦汉时期图案文字瓦当中最为流行的组合形式。

图案文字瓦当的发现与研究 2018古陶瓷考古论集

就出现的时间来看,纹饰瓦当三大类中,以图案瓦当的出现为最早。在陕西扶风周原的凤雏宫殿遗址和召陈宫殿遗址中发现的西周瓦当中就已经出现以重环纹、弦纹、绳纹为装饰的图案瓦当。

图像瓦当的出现大体始于东周,河南洛阳东周王城出土的饕餮纹瓦当、山东临淄齐国古城出土的树木双兽瓦当、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饕餮纹瓦当、战国秦的动物图像瓦当都是此时期图像瓦当的典型代表。秦朝建立后,夔纹、鹿纹、鸟纹及莲花纹等图像瓦当依然多见,但总体上渐趋衰落,而以各式云纹为主的图案瓦当开始成为主流并延续至汉代。

文字瓦当出现的时间目前在学术界仍未完全达成共识,有战国说、秦朝说、汉代说三种不同的观点,而又以汉代说最为流行。认为文字瓦当出现的年代上限为西汉,曾是瓦当学界不少学者的观点。但在1996年冬天,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雍城考古队对曾出土“蕲年宫当”“槖泉宫当”的陕西凤翔县长青乡孙家南头堡子壕遗址进行了科学试掘,在秦统一前后的文化层中“出土了‘蕲年宫当’‘槖泉宫当’‘竹泉宫当’‘来谷宫当’等带文字的瓦当30余件”,[1]从而从地层学的角度确认了秦文字瓦当的存在。这批瓦当中的一品“云纹来谷”瓦当,即是图案与文字相结合的图案文字瓦当,也是迄今为止经科学考古出土的最早的图案文字瓦当的实例。

此品“云纹来谷”瓦当为泥质,瓦为灰色,当面为模制成型,较平整;边轮窄且不平;出土时已残,仅残存原当的四分之一,复原瓦径约16厘米;边轮宽窄略异,在0.6—1.1厘米之间;当厚2.4—2.6厘米。当心有圆乳钉,乳钉圈外复线作正交叉分区。所分四扇面中,下方扇面内有右读的“来谷”两字。其余三区已残,但从左右两区残存的纹样局部来看,应为云纹无疑。而云纹文字瓦当也正是秦汉时期图案文字瓦当中最为流行的组合形式。

除此枚“云纹来谷”瓦当外,还有一些被有关专家认定为秦统一前后的图案文字瓦当采集品,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日月山川利”瓦当一品(图1a),现收藏于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泥质,夹有粗砂,瓦色青灰,当背筒瓦与当面套接后再加以修整。当面直径14厘米,边轮宽0.8厘米,当厚1.8—2.4厘米。当心饰一“米”字形纹,其外两层弦纹,弦纹外饰辐射纹(有学者也称之为水轮纹),“日月山川利”五字由左下开始,顺时针旋读,五字隐藏于“辐射纹”之间,不易辨识。部分学者以该瓦当纹样、制法、质地、瓦色为依据,将其推定为战国秦瓦当,认为它应当出土于秦都雍城附近,是当时祠祀日月山川之神殿所用物。(www.xing528.com)

2.“华市”瓦当一品(图1b),1982年凤翔县高家河采集。当面直径13.5厘米,边轮宽0.8—1.1厘米、当厚2.2—2.5厘米,瓦色青灰,当面涂有朱色。当背不平整,有明显切痕。近边轮处有弦纹一周,当面中心为大乳钉,乳钉外饰弦纹一周,两层弦纹之间的环形区域内装饰五个勾云纹,勾云纹与外层弦纹相接,当左部为鸟树纹,树冠朝内。在云纹之间夹饰两字,文字为小篆体而略加装饰,上下排列。早期因文字无法确认,曾以“燕树纹瓦当”著录。[2]后周晓陆、路东之两位学者将其释读为“华市”,认为该瓦当为秦都雍城中某市署之名。[3]

3.“□□羊利”一品[4](图1c),陕西凤翔县豆腐村采集。当面直径16厘米,边轮宽0.5厘米,当厚1.8厘米。泥质,瓦色深灰,背有切痕。当心为弦纹一周,弦纹外接双线十字界栏,界栏末端各接一卷云纹。中心圆内纹饰近似网格纹,焦南峰、王保平等四位学者认为,“内藏四字,右下‘利’字易识,左下或认作‘羊’字。该品有‘□□羊利’‘□□吉利’‘大利吉羊’等几种读法,尚需最后隶定”,并推论“此瓦为秦统一前后雍城某处宫殿所用之吉语瓦当”。[5]

4.“壬(子)”瓦当一品(图1d),当面直径16.5厘米,当缘宽1.2厘米。当面中心为弦纹,弦纹较粗,外接单线勾云纹,整体近葵纹但云头勾卷方向不一。在勾云纹之间隐起二字,陈直先将其释读为“王干”,并认为“王干疑‘琅玕’之最省文……,与‘狼干万延’瓦同为竹宫之物。”[6]后焦南峰、王保平等学者则将其释读为“壬子”,并以此瓦当纹饰多见于秦都雍城、秦咸阳城遗址为依据,将其推定为秦瓦。

图1 汉以前图案文字瓦当拓片

综合起来看,以上图案文字瓦当上的文字与成熟的文字瓦当上的文字相比,字形相对较小,笔画多修饰且多隐藏于主题纹饰之间,难以发现和准确释读,呈现出一定的“原始性”。其年代虽缺少考古地层学的支持,但在瓦当形制、制作工艺,尤其是在装饰纹样上与秦都雍城、秦咸阳城遗址出土秦代瓦当相近,而与汉代瓦当区别较大。结合陕西凤翔县长青乡孙家南头堡子壕遗址出土的具有明确地层信息的云纹“来谷宫当”,将图案文字瓦当出现的年代上限推至西汉以前的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前后的结论应该是大体成立的。至于在瓦当纹饰发展序列中,此类图案文字瓦当的出现是否早于纯文字瓦当,是否是成熟的纯文字瓦当的雏形,还有赖于未来的考古新发现,但作为一种思路,对考察文字瓦当的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