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铜礼器纹饰部分源于古陶瓷

青铜礼器纹饰部分源于古陶瓷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青铜礼器的造型源于陶器,其纹饰和装饰手法自然也受到陶器的影响。仰韶文化中彩陶丰富多彩的图案,也是之后青铜器纹饰的一个重要来源。青铜器上的几何纹样装饰,一般用于细密的底纹,或作动物纹饰的陪衬,其中有的来自彩陶,如弦纹、涡纹、波纹、乳钉纹等。半坡的彩陶图案以鱼纹最多和最具代表性。殷周铜器鱼纹多施于铜盘内。在青铜礼器逐渐退出社会生活之后的时代,青铜礼器的造型又反过来成为逐渐成熟的陶瓷艺术模仿的对象。

青铜礼器的造型源于陶器,其纹饰和装饰手法自然也受到陶器的影响。

从整体上来看,在立体造型的器物表面,再附加平面的造型,两相叠加、配合,开创了立体和平面结合的艺术表现方法。发展到最后,就是中国造型艺术中塑绘一体的传统。

仰韶时代的史前先民喜好将日用陶器的盖纽塑造成鸟形,这种装饰手法在商周青铜器上仍然十分常见。仰韶文化中彩陶丰富多彩的图案,也是之后青铜器纹饰的一个重要来源。青铜器上的几何纹样装饰,一般用于细密的底纹,或作动物纹饰的陪衬,其中有的来自彩陶,如弦纹、涡纹、波纹、乳钉纹等。动物纹样,如鱼纹、蛙纹,也有陶器纹饰的渊源。

以“鱼纹”为例。鱼历来是人类的生活资料。仰韶文化时期,陕西西安半坡的居民,就将鱼画到陶盆内作为装饰。半坡的彩陶图案以鱼纹最多和最具代表性。半坡遗址曾出土大量捕鱼工具,可见捕鱼在半坡居民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活动。鱼的种类多种多样,能辨认出的鱼类有二十多种。鱼的形象概括、简洁、夸张,表现形式有单体鱼、双体鱼、三体鱼、两头鱼、变形鱼、人面与鱼形结合和鱼鸟结合等十多种。(图18)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鱼类的熟悉和偏爱。殷周铜器鱼纹多施于铜盘内。其状为脊鳍腹鳍各二,结构匀齐整齐,为殷代鱼纹的特征;脊鳍一,腹鳍二,鳞样逼真,表现写实的鱼纹,流行于春秋战国;有的运用几何形手法构成,用线极简练,见于西周器(图19、图20、图21)。[11]还有如:黄河流域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上的“涡纹”,商“妇好”鸮尊则用“涡纹”表现鸟的翅膀。

图18 半坡彩陶盆鱼纹

图19 1.殷代铜器鱼纹 2.西周铜器鱼纹 3.春秋铜器鱼纹(图片采自吴山编著《中国纹样全集: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第96页图5、图6)

图20 青铜鸟柱龟鱼纹盘
(图片采自吴山编著《中国纹样全集: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第28页图42)(www.xing528.com)

青铜器纹饰的另一个来源是玉器纹饰。例如标志性的动物形象,夔龙系列来自红山玉器,兽面系列来自良渚玉器。几何纹饰也有来自玉器的造型,如勾云纹等。总之,青铜器从造型到纹饰,综合了新石器时期陶器和玉器的各种重要元素。陶器虽然不是商周礼器的基本构成,但其长期积累的文化成果,已经融入青铜器之中。

在青铜礼器逐渐退出社会生活之后的时代,青铜礼器的造型又反过来成为逐渐成熟的陶瓷艺术模仿的对象。如殷墟文化的刻划白陶,是一种可与青铜艺术相媲美的陶制礼器。它质地洁白细腻,造型典雅,华丽的纹饰与青铜礼器纹样相类似,可能是青铜礼器的替代品或副产品,也用于随葬。商周时代的原始瓷器的兴起在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史上,正处于一个承前继后的探索性阶段。是一种仅次于礼器制作的装饰工艺门类,这时,已经更多地趋于艺术,而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了。

图21 鱼纹
(图片采自吴山编著《中国纹样全集: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第312页图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