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釉陶在中国的产生与工艺源头争论

釉陶在中国的产生与工艺源头争论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世纪文物考古传统观点认为,釉陶在我国产生于西汉时期,最早以铅釉陶的形式出现在中国。观察釉陶在世界范围内的产生历史,在陶器上施加低温釉并非最早出现在中国。这类陶芯的釉陶器在埃及文物中翻译不统一,有些翻译为玻璃器,有些则翻译为釉陶器,反映了对这类带釉陶芯器物认知的不统一,也为战国时期釉陶器在中国的早期起源增加了新的研究资料。

釉陶在中国的产生与工艺源头争论

二十世纪文物考古传统观点认为,釉陶在我国产生于西汉时期,最早以铅釉陶的形式出现在中国。而对其工艺来源,至今仍未能统一。在低温铅釉陶器出现以前,中国陶器存在以漆绘涂饰的装饰手法,另外在西汉初期还曾出现过以锡在陶器表面装饰的工艺,在马王堆汉墓中即有出土。多数学者认为汉代的铅釉陶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商代开始到西周时期的早期青瓷是以氧化钙为助熔剂,而以氧化铁为呈色剂,加之我国战国时已经掌握了把铅变为碱性碳酸铅用于妇女化妆用的白粉,因此认为汉代低温铅釉陶器是中国人独立发明的。

图1 战国铅釉陶罍之一

2006年7月,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办安乐店村在旧村改造工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葬,经临淄区文物局抢救性发掘,证明这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战国墓。墓葬为“甲”字形土坑积石木椁墓,墓室南北长10.4米、东西宽9.8米,南墓道长11.32米,墓向190度。该墓在墓室北壁中部挖有两个东西并列的壁龛,龛内各放置1件青釉罍(编号为安乐店M1:1、M1:2)。M1出土的这两件青釉罍的大小、形制相同,上有弧形盖,口径15.5厘米、高27厘米。发掘简报认为是青釉瓷罍。[1]2016年6月,北京大学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对青釉瓷罍进行了釉面成分测定,通过成分占比分析可以确定此件青釉瓷罍为铅釉陶器(图1)。分析结果表明,临淄出土的两件釉陶罍是典型的铅釉陶,是目前发现的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铅釉陶器。“临淄齐墓出土的两件釉陶都是外施低温釉的铅釉陶,是目前已知的世界范围内最早的铅釉陶制品。这两件釉陶的发现为汉代铅釉陶技术找到了源头,同时也说明低温铅釉技术的起源地是我国的北方地区。临淄釉陶罍的发现不支持铅釉技术起源自铅钡玻璃的观点,说明二者可能是独立起源的,不存在继承关系和相互影响”[2],因此临淄出土釉陶罍将铅釉陶技术的发明提前了至少200年以上。另外1949年以前流转收藏于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也有类似的绿褐釉蟠螭纹盖壶。

观察釉陶在世界范围内的产生历史,在陶器上施加低温釉并非最早出现在中国。叶喆民先生在《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一书认为,“这种碱金属硅酸釉埃及早已发明,但长时期没有传到埃及国外。自从混入含铅物质变成容易熔化的釉后,再逐渐扩散到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和西亚一带”,并认为我国的铅釉是经西域传来的。日本三上次男认为,“后汉时期,出现了和前期毫无关系的以铜和铁作为呈色料的铅绿釉、褐色釉陶器,这是与前面叙述过的产生于罗马领地东地中海沿岸的绿色、褐色罗马系陶器一样,当考虑到在中国制造出这一类的陶器时,那时以印度洋作为中继站的西方罗马领地和东方中国之间已经有了通商关系,中国绿褐釉的技术可能是由罗马领地传入的结果”。(www.xing528.com)

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就生产出碱釉釉陶,公元前2000年,埃及新王朝时期烧造出青釉下用锰的紫色描绘花纹陶器,公元二世纪,在陶器上以铅为助熔剂的铅釉陶器流行于地中海沿岸,铜绿、铅褐、锰紫色釉陶器为罗马人所喜爱。

图2 战国晚期蓝釉陶杯 甘肃张家川县马家塬战 国墓地M19出土

国内学者以往多倾向于釉陶工艺是我国在汉代自身产生的,在丝绸之路开通后,来自西亚和西域的文化对汉代釉陶工艺也曾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山东临淄战国晚期墓出土的一对釉陶罍,通过近年科学测试重新认定为低温铅釉陶器[3],另外,2006年度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战国戎人墓地发掘出土有联珠纹浅蓝色釉陶杯[4],2010—2011年在该处墓地的M19也出土有1件杯(M19MS:6),侈口,尖圆唇,斜弧腹,假圈足,小平底。内外均施以汉蓝釉质,身下部饰汉紫联珠纹四周,足部饰汉紫联珠纹两周[5]。从展出高足杯的实物观察其内部为陶芯(图2),这类器物有学者认为是早期玻璃器。这类陶芯的釉陶器在埃及文物中翻译不统一,有些翻译为玻璃器,有些则翻译为釉陶器,反映了对这类带釉陶芯器物认知的不统一,也为战国时期釉陶器在中国的早期起源增加了新的研究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