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古代釉陶艺术的研究成果——《艺术考古论集·2018卷》

中华古代釉陶艺术的研究成果——《艺术考古论集·2018卷》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与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编撰的《中华古代釉陶艺术》,时代跨度比较大,作品丰富,富有特色,是不多见的釉陶艺术的专门辑本,值得重视。这是古陶艺术的成果,也是艺术考古的成果。祝贺这部印制精美的画册出版,希望它在古陶瓷工艺美术领域、在艺术考古领域,发挥和产生应有的作用与影响。2018年10月1日序于唐长安宣义坊址

中华古代釉陶艺术的研究成果——《艺术考古论集·2018卷》

□ 周晓陆(西安美术学院)

古代陶瓷器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大家族,陶器大约在距今一万多年以前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他两项重要标志是人类定居和农业发展)。陶器是在全世界各地普遍发生和发展的,中华虽然具有陶器出现、发生和发展相对独立的体系,但在最早的陶器发展中,并没有占据特别领先的地位。瓷器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在商代以前,黄河流域就出现早期青瓷(也有人称之为“原始青瓷”),从那时候开始,瓷器便是长期领先于世界的重要产业。

陶和瓷是同一大家族中的两个兄弟,简略地说,陶瓷有三大基本区别:第一,原料选择上,陶器选择的是高铁低铝的陶土,瓷器选择的是高铝低铁的瓷土;第二,烧成温度上,瓷器一般需要千度以上的高温,陶器经不起千度以上的高温;第三,是否施以高温釉。

在陶和瓷的发展的逻辑顺序上,陶的出现明显要早于瓷的出现。在中华以外的世界陶瓷史上,似乎有着这样的发展顺序:①陶器;②施釉陶器;③受到中国的影响而产生施釉瓷器。

中华却产生了不太一样的逻辑发展过程,即①陶器;②商代之前就出现了施釉的早期青瓷器;③东周时期出现的釉陶器。对比这两个逻辑,可以看出颇有学术兴味。

釉是在高温烧陶时偶然发现的。从工艺的角度看,陶器因为不能在千度高温下产生,而且一般陶面较糙,所以釉——特别是比较高温的纯净釉和陶的结合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解决,之后在瓷器上得以很好地解决了。因此,在中国漫长的陶器制造史上,直至东周之前都没有出现釉陶的烧造。到了战国秦汉时期,这一情况有了变化,由于在釉中加入了铅的助溶剂,釉陶烧造成功。对于这一技术的出现,目前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铅釉陶器最早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西域,中国的釉陶制造工艺由西部传入;另一种看法认为,釉陶在中国独立发生;这一争论将会长期持续下去。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相近的古代物质文化现象,最早的出现是在帕米尔高原以西直到埃及的广大区域,这一区域的釉陶烧制对较后起黄河流域应当有一定影响;但是在黄河流域,东周以后尤其是西汉之后,釉陶的发展迅速体现了自己的风格,与西方的釉陶技术和工艺拉开了距离,成为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的一支。

釉的施用对于陶和瓷有着重要意义:第一,增加了陶瓷的机械强度;第二,使器物美观光润,便于洗涤;第三,不容易被尘土和污秽物侵蚀;第四,成为艺术装饰手段之一。在陶器上施釉和在瓷器上施釉手法不同,一般来说,瓷器上的施釉方法多样,釉的品种丰富,多于陶器上施釉。然而,低温釉陶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凝厚拙重、古朴而近于自然。当然,瓷器当中,例如钧窑、建窑和部分磁州窑瓷器也有类似的特点。

釉陶的艺术发展道路,在中国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东周到西汉早期少量地出现;第二阶段,自西汉武帝时期开始直到东汉时期,大批量的出现器型器类,釉质釉色形成了中国的特点,以关中地区绿釉陶、黄釉陶器皿和中原地区的釉陶建筑明器最具特色;第三,东汉以后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釉陶处于少批量的发展阶段,但是出现了烧制温度提高,器型受西域艺术影响的釉陶作品,以及最早的陶制琉璃瓦;第四阶段,隋唐时期,以唐三彩为艺术代表,达到了釉陶艺术高峰,唐三彩中明显有西亚的艺术风格,陶制的琉璃瓦也向着富丽堂皇发展;第五阶段,宋辽金元时期,此时期的釉陶艺术,在继承唐三彩的基础上,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水准,其中辽三彩和金元三彩,都是面目独具、有较高发展水准的,釉陶建筑构件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准;第六阶段,明清时期,釉陶器皿或者动物形象烧造已经普遍地出现在民间,并出现了琉璃建筑构件尤其是九龙壁这种大型釉陶制品,此外,釉陶的工艺手段也转移到紫砂工艺、广东石湾窑工艺之上。在各个阶段,都可看出釉陶器型、胎质、釉药及施用方式、艺术表现的不断发展。(www.xing528.com)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与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编撰的《中华古代釉陶艺术》,时代跨度比较大,作品丰富,富有特色,是不多见的釉陶艺术的专门辑本,值得重视。这是古陶艺术的成果,也是艺术考古的成果。它的出版,为艺术爱好者、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传统艺术典册,提供了深入研究的素材,提供了艺术借鉴的标本。在这里,笔者不仅对精心的编纂者称许有加,而且相信该书使人们对蓬勃发展的民营博物馆事业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作为行业博物馆及民营博物馆,收藏视角和藏品构成与国有博物馆会有一些不同,其研究的侧重点也有一些不同。可能在某些专业研究点上,民营博物馆比国有博物馆更有深度,角度更有新意,通过这本书便可以看得出来。对于民营博物馆的建设,在合法、守纪的大前提下,人们应给予大力支持。

在这里顺带讲一讲民营博物馆的藏品鉴定,二十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无论国有博物馆还是民营博物馆都出现了有伪品、仿品混入。可能,这一问题在民营博物馆出现的比例会高一点。我想,对此不应当大惊小怪。人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问题:首先,对于文物造假的品种、品类有哪些,关注的时代时间段有哪些;其次,这些造假活动的地区和工艺特点;在这些问题上,反映了文物研究在今天的进一步深入。故宫博物院就举办过陶瓷、书画等真品与赝品的比较展览,那么,民营博物馆收藏了一些仿品、赝品又有什么奇怪呢?如果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研究性地举办一些真赝对照的展览,不也是有利于艺术欣赏和学术发展的好事情吗?

祝贺这部印制精美的画册出版,希望它在古陶瓷工艺美术领域、在艺术考古领域,发挥和产生应有的作用与影响。

2018年10月1日序于唐长安宣义坊址

(本文为《中华古代釉陶艺术》图集序言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