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银行在数据中心选址时,首先确定了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整体规划方案,参照上述数据中心选择原则,最终选择了西安。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位于我国地理中心,地处内陆,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洪水和潮湿气候影响较小。近200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气候适宜。西安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06%,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天数达到290天。西安还处于我国腹地,就可能的战争危害来说,其地理位置优于北京、上海、南京、深州等城市。
2.市政配套设施
西安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城市服务功能齐全。陕西省电力企业众多,电力供应充足,陕西省的电力还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是全国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陕西省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通信网络资源丰富,是国家通信网的8大枢纽之一,形成了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数据与多媒体等多种通信手段,覆盖全市城乡,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现代化电信通信网络。
西安是西部地区航空、铁路、公路运输枢纽。同时,还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咸阳国际机场与68个国内城市、11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其公路建设形成了以西安市为中心的“米”字形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
3.机房周边情况
该数据中心坐落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发展指标位于全国前列,被国家列为争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6个高新区之一。自1998年建园以来已完成一、二、三期建设,占地面积31万m2,建筑面积40万m2。园区内有大型住宅社区,交通条件尤为便利。
4.人力资源供给
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于全国第三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开发机构和专家学者、专业人员众多,有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0多家。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电子、机械、化工、材料、勘测、自控、航天、航空等领域具有国内一流和世界领先水平,各种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各种专利、成果转化成绩显著,形成了在国内举足轻重、在亚洲颇具影响的教育科技综合实力。西安有充足的IT人才资源储备。(www.xing528.com)
西安地处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代以来,西安的金融、商贸业在区域经济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大IT厂商均在西安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众多金融机构在西安高新区形成聚集,包括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银监会陕西监管局、证监会陕西监管局、保监会陕西监管局、华夏人寿、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等20多家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和分支机构。
6.园区政策环境
国家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不断推进西安市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与东中部地区和周边国家的交通联系,将西安打造成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的战略高地。西安在国家经济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和重大作用,使得西安得到了更多的特殊优惠政策支持,为今后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新区西安软件园,是国家发展高科技园区产业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是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认定的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前来视察,对西安软件园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以及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安软件园依托西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西安高新区良好的配套环境、政策优势,成为西安发展最快、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专业园区,成为展示西安软件产业实力与人文环境魅力的新亮点。
7.建设运营成本
西安具备良好的综合成本优势,土地资源价格便宜,建筑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比较常低,又由于陕北的石油和煤炭储量非常大,所以电力资源的价格也比较便宜。除此之外,地处西北内陆区域的西安人力成本优势明显,其成本优势不仅反映为人力薪资水平较沿海地区低,更重要的是外部的生活条件水平,而且住房、饮食、娱乐等生活成本都相对较低,因此综合成本具备相当大的优势。
当然,西安也有不足的方面。西安四季的温差较小,虽然没有很多的沙尘暴天气,但气候仍属于干燥的地区,沙尘也比较大,地下水等水力资源不充足。
根据中国银行IT蓝图发展战略,数据中心采用“两地三中心”(北京黑山扈生产中心、北京海鹰同城备份中心和上海张江异地灾备中心)的运营架构。按照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及目标,数据中心负责全行信息系统生产运营管理,构建支撑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包括生产管理、容灾管理、风险管理、测试管理、端到端运行管理、运行评价体系等,为全行业务发展提供安全、持续、高效、优质的系统服务。
中国建设银行建立了企业级的两地三中心生产、灾备一体化的自主运维体系,建设了统一的流程、制度、技术标准和工具平台,建立了统一的生产调度、运行服务、应急处置、风险管理和全局监控体系,实现了各虚拟团队资源跨中心集中管理、任务统筹分配。图示为武汉南湖数据中心,中心机房楼建筑面积总计66937m2,共54个机房模块,机房建设标准按照国标A类执行,达到国际数据中心UptimeTierⅢ+标准,主要配电系统设计依据UptimeTierⅣ标准,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建筑行业最高标准“鲁班奖”,于2014年11月投入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