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东流,波涛起伏。
铸成永远的丰碑……
在新四军东征的光辉史册上,安徽巢县蒋家河口伏击战,写就了新四军第一次战斗的胜利篇章。
1938年5月,日军侵占安徽巢县后,经常进行“大扫荡”,民众苦不堪言。更可恨的是,驻巢县日军三天两头地在附近地区进行骚扰,害得老百姓有路不敢走,有家不敢回,有田不敢种。
蒋家河口战斗要图
刚刚到达此地的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伏击骚扰之敌。为了确保首战胜利,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淮南人民的抗战热情,九团派出侦察员连续三天进行跟踪侦察,发现日军每天早晨八九点钟,乘坐汽艇从巢县出发,在蒋家河口靠岸,到附近村庄欺压百姓,搜刮民财。而蒋家河口位于巢县东南,岸边杂草丛生,芦苇茂密,杂树交错,是伏击敌人的好战场。
当九团将侦察情况上报支队后,高敬亭司令员立即命令九团周密设伏,并指示:“一定要打好这一仗,坚决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小日本尝尝咱中国人民的铁拳。要让战士们都知道,日本鬼子不是三头六臂的怪物,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也是人,咱们一定能够干掉他们。”
蒋家河口位于巢县东南,河道密集纵横,岸边杂草丛生,芦苇茂密,杂树交错,是伏击的理想战场。12日拂晓,营长黄仁庭、参谋郭思进率团侦察队和四连,神不知鬼不觉地占据了蒋家河口有利地形,形成伏击态势。上午8时许,河面上隐约传来汽艇的马达声。不一会儿,两艘汽艇越驶越近。靠岸后,20余名日军耀武扬威地下了船,向岸边走来,丝毫没有戒备之心。
郭思进见时机成熟,果断扣动扳机。只听“砰”的一声,第一个鬼子应声倒地。原来这是攻击信号,他连一颗信号子弹都不舍得浪费,也正是这一枪,打响了新四军抗日的第一枪!
此时,埋伏在前沿的机枪喷着火舌,一串串愤怒的子弹向日军头上飞去,一排排飞舞的手榴弹向日军身上投去,一颗颗轰鸣的地雷在日军脚下开花。毫无戒备的日军顿时乱作一团,哪里还有抵抗的余地,大多当即毙命,少数舰艇逃窜。此时,机枪手用猛烈的火力封锁了河口,断掉了日军的退路。侦察队乘机从堤埂后一跃而出,用手榴弹炸翻了敌人的船只。顿时,日军完全处在我军夹击之中,枪炮声、厮杀声汇成一片。有的敌人被逼到了河岸下面,有的在水中垂死挣扎,但更多的在惨叫声中变成了战士们的枪下鬼。第一枪打响后的20多分钟里,日军被我军全歼,而我军无一伤亡。
战士们欣喜若狂,这些在山沟里苦苦转战的战士,没想到刚小试牛刀,就全歼敌人。他们喜滋滋地将战利品收集到一块,共有10余支“三八”步枪、1面日本军旗。
虽然这场战斗的规模不大,但它可谓在抗日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发起的一场唤醒战斗。新四军组建后打响的这抗日第一枪,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涨了我军的抗日士气,打出了我军的赫赫威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为后来新四军在江北地区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蒋家河口战斗遗址
新四军蒋家河口大捷的喜讯随着电波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新华日报》驻徐州记者获知这一捷报后,迅速在5月15日的《新华日报》上刊载了电讯,向外界传递了新四军抗日杀敌的消息。5月16日,蒋介石给新四军发来了嘉勉电。1939年1月1日,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在《本军抗战一年来的经验与教训》的报告中说:蒋家河口战斗是新四军“第一次的战斗”。
2.新四军挺进江南第一仗——韦岗初战
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陈毅
1938年4月26日,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在岩寺的鲍家祠堂主持召开“东进敌后,坚持抗战”的誓师会,进行政治动员。随后,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赶来岩寺,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新四军今后任务的指示。新四军进入临战状态。中共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从第一、二、三支队中抽调部分战斗骨干,组成500余人的抗日先遣队,由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任先遣支队司令员、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于4月28日在潜口西大祠堂誓师后出发,向苏南敌后挺进,进行战略侦察,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
陈毅诗作手迹
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是从第一、二、三支队中各抽调了一个加强连(其中大多数是经过十年内战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老战士),再从军部战地服务团中抽调了10人(多是从事过地下工作、懂日语或了解帮会情况的)组成的。
6月初,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率领一支队主力部队到达江南,和粟裕的先遣支队会合。粟裕向陈毅汇报了下一步行动的初步设想,即沿沪宁铁路东进,在镇江附近寻找战机和日军打一仗,以打开江南敌后的抗战局面。陈毅完全支持粟裕的想法,认为只有一战取胜,才能全盘皆活。同时提醒粟裕慎重初战,战则必胜!
6月11日,新四军第一支队接到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要新四军先遣支队破坏镇江到下蜀之间的铁路,牵制日军会攻武汉。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接到命令后,决定从第一支队第二团抽调两个连队加强先遣支队,同时命令第二团的两个营在镇江至下蜀一带活动,及时策应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
先遣支队从6月11日起连续几天冒雨夜行军,于15日晚上到达沪宁铁路沿线的南京与镇江之间的下蜀。先遣支队在铁路工人的配合下,破坏了附近的铁路桥梁,导致日军一列火车出轨,中断交通半天,震惊了上海和南京的日军。
镇(江)句(容)公路是日军在江南的重要交通线,车辆往返频繁,日军却疏于戒备。因此粟裕觉得敌情、地形都适合一战。粟裕亲率侦察人员对这一带地区多次侦察,选中了韦岗作为伏击日军的地点。
6月17日凌晨2时,先遣支队的步兵6个班、轻机枪1个班、短枪1个班,冒雨进抵镇江东南30里之镇句公路旁的韦岗设伏。上午8时许,日军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司令部和所属部队人员乘5辆汽车自镇江驶来,进入伏击圈后,新四军机枪突然开火,先击毙第一辆车驾驶员,日军车队5辆汽车不得不一辆挨一辆地停下,战士们随即猛烈射击并投出手榴弹。敌第二辆车是小轿车,驾驶员也被当场击毙,小车歪倒在路边水沟里。小轿车后面的日军车队是3辆卡车,车上的日寇或被击毙,或跳下车顽抗,遭到我军火力继续打击。日寇拼死顽抗,与新四军伏击部队短兵相接,终被击溃。
我军战士近前搜索,被藏于车底下的日军伸出军刀刺伤我通讯员,此日军迅即被我军其他战士击毙(战后查明,击毙的此日军系大尉梅泽武四郎)。此战击毙日军少佐土井、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13人,击伤日军8人。击毁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20余支及军用品等。据日本官方资料,这些日军属于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本来是准备前往武汉战场为日本建立“帝国功勋”的,不料在半路成了新四军的“枪下鬼”。
韦岗战斗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仗,不仅奠定了我军进入江南战区的基础,而且开辟了胜利的先声,在江南各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壮大了新四军的声威。陈毅接到韦岗伏击战的捷报,兴奋不已,当即作诗曰:“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韦岗战斗示意图
3.军魂壮哉刘老庄——新四军最悲壮的一战
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
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
——陈毅
刘老庄连
“抗日救亡,动刀枪,战斗在淮阴的刘老庄。八十位英雄汉抗击两千小东洋。为人民战斗为祖国解放,光荣的刘老庄连,万古千秋美名传。”这是原济南军区某团四连刘老庄连的战士们每天晚上睡前必唱的连歌。
刘老庄连是由游击队升格为正规军的。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北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残酷“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八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该部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18日晨,日伪进行第三次合围。第四连奉命组织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和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
四连作战经验丰富,历经战斗洗礼,是支能打仗、打硬仗的部队。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
这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恶仗,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武器弹药上。16岁就参加红军,经历过长征和平型关大战的连长白思才,一声怒吼:打!给我狠狠地打!四连指战员毫不畏缩,集中火力向敌人射击,将连续几次冲锋上来的日军打得晕头转向,仓皇撤退。
但敌人发现刘老庄新四军并不多,重新以一个更大的包围圈,将四连合围。四连已无法撤出,指战员决定坚守阵地,以生命为代价换取淮海区领导机关和老百姓的安全转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察看了战斗的情况:经过一天战斗,全连只剩下不到一半人了。战士们滴水未进,浓浓的硝烟中,喉咙干得冒火,眼睛熏得通红,鼻子也被呛出了血,但他们却依然坚守着阵地,以钢铁般的意志、满腔的仇恨支撑着受伤的身体,修复被炮火摧毁的掩体,加深被尘土填平的抗日沟。
傍晚时分,炮声渐停,阵地前一片死寂,大家知道,一场恶战就要来临!子弹已剩下不多,连长白思才下令把余下的子弹集中给重火器枪和轻机枪使用,其余的步枪全部拆散,安上刺刀,准备和敌人展开肉搏战。决战开始了,连长一声令下,机枪愤怒的火舌卷着呼啸的子弹飞向敌群。子弹打完了,面对着越来越近的敌人,连长、指导员齐声大吼:“同志们,冲啊!杀!”战士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冲出战壕……
枪炮声渐渐停息,四连的阵地前,横七竖八地躺满日寇的尸体,四连的82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他们与残破的武器,一起躺倒在刘老庄的蓝天下、大地上,以血肉换取了淮海区党政机关和老百姓的安全转移,歼灭日军170余人!
硝烟弥漫,鲜血染红了大地;残阳如血,给烈士铺上层层光辉。
刘老庄连的勇士们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表现出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以及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极为壮烈的一页。
当地老百姓洒泪掩埋了烈士的遗体,又选送了82名青年,重新组建了二营四连。新四军三师党委决定将其命名为“刘老庄连”。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其血肉铸就的崇高精神代代相传,成为当代军人的军魂之一。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当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战后, 第七旅重新组建第四连,并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为刘老庄连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给予刘老庄连最高褒奖: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代表。2015年9月30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刘老庄连”英雄模范部队作为徒步部队接受检阅。
4.盐阜地区反扫荡的三次战斗
1942年底至1943年冬,是苏北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侵华日军为加强其在中国占领区的控制,于1943年2月上旬,调集重兵两万余人,分四路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分进合击,对苏北盐阜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春季“大扫荡”,妄图消灭新四军在盐阜区的主力部队。
面对敌伪的疯狂进攻,我盐阜区军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统一指挥,内外结合,向日伪发动了全面反击,消灭了大量日伪有生力量,胜利结束了此次反“扫荡”斗争。今日笙歌明媚处,当年壮士血染红。发生在盐阜大地上的单家港战斗、陈集战斗和八滩战斗,军民同心,打出了新四军的气势,打出了铁军军威,打出了抗击敌人的英雄气概,打出了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光辉战例。(www.xing528.com)
(1)单家港战斗——歼敌最多的一场战斗
单港永留名,典籍流芳,扶墓碑追怀故旧。
黄河长流水,烽烟尚炽,闻幸鼓痛失忠良。
——张爱萍
二十二团于单家港守黄河堤坝
强劲东风挟卷起废黄河故道中的黄沙,遮天蔽日的风沙令人几米以外就看不清对方。
打!一声令下,我军20多挺机枪“哒哒哒”向敌军开始了火力猛攻。单家港战斗于3月19日打响,这场战斗是盐阜区反“扫荡”斗争中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
3月16日,准备前往黄营方向“扫荡”的日伪“清剿大队”被我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二团伏击,死伤百余人,残部狼狈撤退。恼羞成怒的日寇决心报复,纠集了500余人,配备了汽车、骑兵,气势汹汹地侵犯单家港,意在与我二十二团决一胜负。
单家港位于废黄河东岸,是一个百来户人家的村庄。3月19日上午9点多,敌人进占单家港对岸,派出小股兵力试图渡河侦察,被我军轻松全歼。但敌人不见棺材不掉泪,企图强行渡河。敌军指挥官组织了百余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了冲锋。等敌人靠近我军阵地,副团长童世明一声令下,我军长枪短炮火力全开,孤军深入的日军猝不及防,丢下了60余具尸体仓皇逃窜。到了下午,敌军仍不甘心,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发起第二次冲锋。
东风劲吹,废黄河河道黄沙四起,遮天蔽日的风沙缠住了日寇。我军抓住时机,组织全团兵力,配合20多挺机枪向敌军集中火力猛攻。当部分敌人冲入阵地时,迎接他们的是新四军战士们亮闪闪的刺刀。经过一番激烈的肉搏战,敌人伤亡惨重,余敌逃回对岸。
发狂的敌人在更为猛烈的炮火和烟雾弹的掩护下,组织了三次冲锋,均被我二十二团战士顽强反击。我军坚守阵地,敌人始终无法逾越我阵地一步。狡猾的敌人见难以正面突破,便组织特务混进群众中,在单家港东庄放火鸣枪,制造混乱。鉴于已重创敌军,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我二十二团决定撤退转移。
此次战斗毙伤日伪军240余人,大振新四军的军威。但令人痛惜的是,身经百战、屡建战功的副团长童世明在指挥部队撤退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悲痛的阜宁人民在单家港东侧修墓建碑,以告慰先烈,寄托哀思。
(2)陈集战斗——全歼敌人最漂亮的一仗
风送春暖丹心融,月照铁马虎胆雄。
千村人迎频招手,百户犬卧抚怀中。
大圣扬威罗刹腹,小鬼跪降龟売丛。
陈集歼敌首奏捷,全面反击战鼓隆。
——张爱萍
陈集战斗缴获的战利品
3月25日的陈集战斗堪称是盐阜地区反“扫荡”斗争中最漂亮的一仗,全歼守敌日军中队长以下89人,并缴获日寇全部物资。
陈集是个约有200户居民的小镇,是盐阜区军政机关和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也是盐阜区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3年日伪对我苏北“扫荡”后期,日军三十五师团崖畅野中队在这里安扎据点,成为控制阜宁以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支柱,对我苏北根据地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改变盐阜区敌我态势,争取战场主动权,新四军三师八旅和盐阜军分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拔除这颗盘踞在我根据地的“钉子”。副师长张爱萍为总指挥,趁着敌人入侵陈集立足未稳,尚未构建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夜间警戒又相对薄弱,我军制定了夜间袭击的作战计划。为了保障夜战的成功,百姓们都自觉地看护好自家的狗,并把据点周围的狗驱赶消灭干净,方便我军能顺利地接近敌人。
月黑风高,3月25日晚9时许,二十三团五个参战连队利用夜幕的掩护,悄悄地接近了陈集守敌的警戒线。10时,一营的一、三连从镇北,二连从镇西,二营五、六连从镇东,同时从三个方向发起了冲击。各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落地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并全歼了20余名仍在酣睡中的日军。五支联队如同五把尖刀,猛刺敌人心脏。经过数小时搏杀,敌人死伤过半。残敌在混乱中退守到陈集镇西的一个大院内负隅顽抗,并连续发出求援信号。敌人组织了两次突围,都被我军击退,而我军虽有绝对优势兵力,但受到地形和武器装备的限制,暂时也难以全歼敌人。
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副师长张爱萍重新部署,决定从陈集的东南、西侧加紧攻击,迫使敌人向西北方向突围,将敌人消灭在运动之中。我军的攻击一浪高过一浪,配合火攻冲入院内,缴获了日军的重机枪,迫使敌人从西北角突围,转向阜宁方向逃窜。我军各分队冒雨紧追,追至东北围壕外,日寇中有四五人坚持不住,跪下举枪投降,但被我军追击的子弹击伤。剩余敌人被预设打援的部队痛击,激战半小时,全部歼灭。
陈集战斗的胜利,大灭了敌人的士气,鼓舞了盐阜人民反“扫荡”的斗志和决心。这场战斗,也成了敌后平原攻坚战与歼灭战的典范。
(3)八滩战斗——反“扫荡”斗争中最激烈的一仗
八滩东临黄海,盛产海货、海盐和棉花,是阜宁的一个重要商埠,素有“金东坎,银八滩”的美名。抗战时期,八滩是整个华中抗日战场的大后方,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新四军的兵工厂、被服厂、后方医院都设在八滩,新四军三师师部也曾驻扎在此。
3月29日,日军刚占领东坎,便迫不及待地侵占八滩。日军一个中队和200余名伪军在八滩建立起了据点,妄图借此割裂滨海、阜东根据地的联系,钳制新四军的抗日活动,巩固占领区。掠夺棉花、食盐等战略物资,以配合其大“扫荡”。
三师师部所在地离八滩最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29日下午,二十四团接到黄克诚师长电令:趁敌人立足未稳,先下手为强,狠狠地教训一下!
新四军八旅24团轻重火器掩护部队进攻
团长谢振华和部队指战员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三师参谋长洪学智亲临战场指挥战斗。30日,天色一黑,作战部队即向八滩进发,包围敌人,同时分兵一部,负责阻击东坎援敌。
当夜九点半,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围剿八滩之敌的歼灭战全面展开。二营由南向北进攻,一进入战场就很快与鬼子交火。经过一番恶战,二营从王家桥西北角突破敌人据点大院,炸毁了敌人的电台,失去通信工具的日军只得放出信鸽向外求援。一营则由西往东,歼灭了给侵略者卖命的伪军,在迅速结束战斗后又立刻接近日军据点两侧,并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陷于包围之中的日军慌了手脚,一部由敌中队长山本率领向南突围,另一部向东北方向突围,均被我军火力迎头痛击伤亡惨重,狼狈逃回据点。突围无果,敌人凭着武器装备上的优势顽抗。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战斗,尽管敌人由三个大院被我军压至一个大院,但敌人以照明弹配合轻重机枪集中火力攻击,致使我军伤亡很大。
火攻!为了尽快击破敌军减少我军伤亡,指挥部决定实施火攻。此招一出,熊熊燃烧的火焰迅速蔓延开来,本来固若金汤的据点瞬间变成了热浪撩人的火炉,但凡想逃出的鬼子,一露头就被我军机枪撂倒。遭到灭顶之灾的日军只能窝在火光冲天的据点里,发出绝望的哀号。
我军围攻至拂晓,日军的飞机前来参战,东坎的援敌也向八滩猛扑过来。此时残存的十几名日军趁着混乱,推倒围墙,从二营和师部特务营结合部向东坎方向逃窜,被其援军接走,至此八滩据点被攻克收复。
“八滩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八滩战斗以击毙日军山本中队长及部下50余人,歼灭一个伪军大队宣告胜利结束。这次战斗有力杀伤了敌军,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不久后驻东坎的日军也慌忙撤退。八滩战斗对巩固和发展盐阜乃至华中抗日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反日伪大“扫荡”胜利结束后,当地士绅、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单港首战,猛如乳虎,斩将搴旗,光辉千古。陈集继作,制胜出奇,聚敌歼灭,靡有于遗。八滩虽微,地居孔道,扼我咽喉,浴血申讨。凡滋三役,烈烈轰轰,夺敌之气,成我之功。
(4)车桥大捷——揭开了华中敌后反攻作战的序幕
1944年春,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陆续从华中地区抽调部队南下参加湘桂作战。驻苏中、苏北地区的日军为弥补兵力不足,遂收缩防区,强化伪军,并加强对沿海地区的控制。
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为改善苏中地区的斗争局面,沟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并为整风、整训工作创造比较安定的环境,决定于3月上旬发起以夺取车桥为主要目标的作战攻势。
车桥镇是联系苏中与苏北的枢纽,居淮安县城、泾口、泾河、曹甸镇之间,位于日军第64师团和第65师团的结合部,四周筑有大土围子,驻有伪军1个大队600余人,其大土围内东南角小土围由日军40余人驻守。
车桥正好是华中新四军第一、二、三、四师的联结部,敌人占领在车桥,就好似在兄弟手足之间插了个大钉子。如果将车桥端掉,兄弟师之间的联系就能顺畅打通。而日军的第64师团和第65师团的联系也就被完全割裂。一举多得!
第一师兼苏中军区集中五个多团的兵力,由副师长兼副司令员叶飞指挥,采取点打援战法,夺取车桥及其周围地区;
以第七团并配合师炮兵大队,担任主攻车桥的任务。以第一团、第三军分区特务营和泰州独立团一个营,在车桥西北芦家滩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淮阴、淮安方向的打援任务;
以第五十二团及江都、高邮独立团各一个营,在车桥以南崔河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曹甸、宝应方向警戒,另以师教导团第一营及第四军分区特务团两个营组成预备队;
此外,第三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淮安县东北顺河集、风谷村一线积极活动,保障攻击车桥部队的北面安全。
战役于1944年3月5日凌晨发起。第七团采取远程奔袭手段,利用夜色从日伪军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以隐蔽迅猛的动作,从南北两面同时发起突然攻击,仅25分钟就突破土围,攻入镇内。随后在炮兵大队的配合下,以数个战斗小组分散突击,逐个消灭日伪军火力点。战至午后,摧毁碉堡50余个,全歼驻守伪军。接着,分两路向固守小土围的日军发起攻击,攻占暗堡、库房等处。
车桥被攻,附近据点的日伪军纷纷出援。5日晚,第一团等部对韩庄日军发起攻击,经白刃格斗,将其大部歼灭,其残部向西逃窜。其间,日伪军200余人乘夜绕开正面防御阵地,从右翼芦苇荡偷涉迂回,企图继续增援车桥。第一团发觉后予以堵击,歼其一部,其残部窜入小马庄后亦被歼。
6日,困守车桥小土围内负隅顽抗的日军乘隙逃往淮安。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所属各部乘胜扩张战果,至13日相继收复泾口、曹甸镇等据点十余处,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共计歼灭日军465人,俘虏24人,歼灭伪军483人,俘虏168人,缴获92式平射炮2门及大批武器弹药。这是1944年以前,我军在一起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战役。
车桥战役后,我军乘胜扩大战果,泾口、泾河、曹甸等乡镇的日伪据点全部获得解放。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连成一片,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
车桥战役祝捷大会
车桥大战是粟裕战略智谋的代表战役,它揭开了华中反攻作战的序幕,标志着抗战的最后胜利即将到来。
在战役过程中,“日本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盟员松野觉,强烈要求到阵地前沿,进行火线政治攻势喊话,在攻克最后一座碉堡的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光荣牺牲。他和牺牲的中国战友一起,长眠在车桥烈士陵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