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析哲学的早期发展,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根据费格尔,戚勒士二人所编选的一九四九年版哲学分析选读,哲学分析有两个主要的传统,其中之一个是是渊源于罗素和摩尔的剑桥运动,另一个是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及柏林集团的科学经验主义。所谓的“维也纳学派”,应以在二十年代左右,当一群自然科学学者成立“维也纳学圈”(Vienna Circle),以讨论许多哲学上之问题的活动为起始,其后慢慢发展所形成的。不过,根据西洋哲学史学者开普斯敦(F.C.Copmeston)的研究,他认为现代哲学分析起源于英国的剑桥学派,诸如摩尔(G.E.Moore),罗素(B.Russell),而维根斯坦(L.Wittgenstein)虽是奥国人,却授业于罗、摩二氏,而维氏著作深深影向维也纳学圈之学者。
以罗素而言,其哲学立场有人称之为逻辑原子论(Logical atomism),他借着分析“现在法国国王是聪明的”一陈述,发现此一陈述之相反“现在法国国王不聪明”,此二陈述根据逻辑之排中律,必有一为真一为假,但问题出在“现在法国国王”并非最原始之形式,没有一个真正之法国国王,罗素提醒我们必须把一陈述句分析成最单纯之形式,才能加以判断,否则会误用了许多语句,仅从其文法之形式中去判断,而忽略了严格的逻辑真假意义。英国之摩尔则从日常用语之分析着手。
罗素之理念受到维也纳学圈进一步之讨论发展成“逻辑实证论”(Logical Positivism)或逻辑经验论(Logical empiricism)而逻辑经验主义又为两个分支所混合而成,其中一个分支原名为维也纳学派,后来称为逻辑实证论,强调语言学与数学的问题,代表人物有:许力克,海恩,费尔,胡兰克,纽瑞兹,卡内普等人;另外一个分支,则称之科学经验主义,致力于科学方法和数学的探讨,代表人物有:雷勤伯赫,柯洛尔,李文等人。(www.xing528.com)
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特色之一,为其证明的原理,主张经验性命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获得验证。摩尔则开创了语言分析(Linguistic analysis)之先河,其关注于语言问题,视哲学的目的在澄清语句的语言与意义,此二流派构成了分析哲学之两大流派。维根斯坦是此二大流派中的关键人物,他早年之逻辑哲学论丛(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对逻辑实证论的“检证原则”(principle of verification)有直接之影响,在此一原则下,许多传统哲学之问题都变得“无意义”(nonsense)。英儒艾尔(A.J.Ayer)在一书中指出所谓某一命题意义之检证规准即在于其证实的方式,若无法透过观察实验或逻辑推演,即不具有认知意义。晚期之维根斯坦则着重在语言的用法,不只着重在认知之意义。虽然语言的混乱会阻碍人们的认知,哲学之功能即在于治疗语言,但并非像早期般地要建构精确之科学语言,而是要能认清各种不同语言都有其脉络之意义,不能完全抹杀其功能,语言的意义在于其用法。劳勒尔(R.Lawler)认为“不要追问意义,而要追问用途”,“每一个陈述句都有其自己的逻辑”二句口号最能彰显晚期维根斯坦之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