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哲学:心灵学说派别及解释

教育哲学:心灵学说派别及解释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教育的理论及实施有密切关系的心灵学说有五:(一)心灵实体说,(二)心灵状态说,(三)唯物主义的心灵论,(四)实验主义的心灵论,五、完形派的心灵论。所谓心灵,乃是一种状态,仅存在于这种前后相续的意识流之中。2.对于心灵的唯物主义的解释,否认意识的存在。此外,实验主义常以“适应的行为”来说明个体的创造活动,此即心灵所表现的智能,故实验主义者,又称心灵为”创造的智能”。

教育哲学:心灵学说派别及解释

教育的理论及实施有密切关系的心灵学说有五:(一)心灵实体说,(二)心灵状态说,(三)唯物主义的心灵论,(四)实验主义的心灵论,五、完形派的心灵论。

(一)心灵实体说:认为人在身体之外,尚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是一个非物质的实体,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为代表,灵魂赋有内在的神灵本质,能直接窥见观念及崇高价值的世界。亚里斯多德(Aristotle)亦主张心灵实体之说,认为灵魂乃身体的真正形式,灵魂之于身体,犹如觉之于目,密不可分。近代理性主义大师笛卡儿(Descartes,1596-1650),分心灵与物质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本体,物质的属性(Attribute)为延展(Extension),心灵的属性为思想(Thinking);心灵为唯一,单纯而不可分的本体,动而非静,有目的,但无空间性。

(二)心灵状态说:发端于经验主义者休谟(David Hume,1711-1776),他认为关于实体的假定,是无根据的,一切知识,都源于经验,而经验则是我们内心所有的印象(Impression)。所谓心灵,乃是一种状态,仅存在于这种前后相续的意识流之中。心灵在初生时空无所有,心灵乃是后天许多经验为关于先后次序的若干原理与公例所组织形成的。这些经验,系由感觉,反省会合以成观念(Idea)而来,故观念是构成心灵的原子。休谟关于经验的汇积,尚有观念联合的原则(Principles of the association of ideas):

1.类似(Resemblance):见画形而思其物

2.连接(Contiguity):由甲而及于乙

3.因果(Cause and effect):因创偒而受苦痛。

这种主张心灵成于观念(原子)联合的理论,称为观念联合论或心灵原子论。休谟之后,赫尔巴特(J.F.Herbart)亦为观念联合论者。(www.xing528.com)

(三)唯物主义的心灵论:主张除了物质以外,别无所谓心灵的存在。近代的唯物主义,受生理学的影响很大。霍布士(J.Hobbes 1588-1676),首以运动解释一切,谓万物皆生于运动。其后胡克(R.Hooke,1675-1701)以记忆为脑髓中一切观念之物质的储藏(指脑髓中的小孔,可以容纳观念)。又陶兰(J.Toland,1670-1721)以思想为脑之机能,均受生理学影响。18世纪有拉马脱利(La Martrie,1709-1751)着《机器人》,完全用物理解释人的思想。19世纪,若干日耳曼哲学家,或谓思想为大脑的分泌,或以心灵为脑的机能作用;而赫胥黎(T.H.Auxey,1825-1895)认为心灵不是自然程序中独立的因素,乃指一些现象,伴随神经系统中一切程转而运行变化,称为伴随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此皆为生理学对唯物主义心灵论的影响。

唯物主义发展到行为主义,可说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行为主义涵意有二:

1.在方法上以客观的心理事实(行为)为研究对象,丢开心理事实的主观方面。2.对于心灵的唯物主义的解释,否认意识的存在。这派的理论,以俄国心理学家巴夫洛夫(Pavlov,1849-1936)的交替反应(Conditional Response)为代表,而以美国华德生(Y.Watson,1878-1958)的以“行为”代替“意识”达于全盛。

(四)实验主义的心灵理论:实验主义乃实用主义的后继,渊源于达尔文进化论与经验思想,以杜威(J.Dewey,1859-1952)为主要代表,调和折衷于唯灵与唯物之间。杜威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把人的经验看作生物应付环境的种种行动,并将自然界的施受作用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是无生物级:以原因和结果(Cause and effect)来表明事物的交互作用。第二级是有机物级:用刺激与反应(Stimulus and response)来表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级是心灵级:人凭藉心灵预定的目的,采取手段以求实现,他称这种交互作用为手段与效应(Means and Consequence)。

此外,实验主义常以“适应的行为”来说明个体的创造活动,此即心灵所表现的智能,故实验主义者,又称心灵为”创造的智能”。

(五)完形派的心灵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为柏林学派(Berlin School)所倡。导源于冯德(W.Wundt,1832-1920)及其弟子寇尔白(O.Kulpe,1862-1915),寇氏谓心灵与身体赋性不同,不能由身体之一切活动,推测心灵的活动,因揭橥”无形像的思维”(Imageless thought)的理论。心理学以个人之全部内心经验对象,如感觉,感情等,乃内心意识与统觉等的外表反应,称为寇尔白学说(Külpe’s doctrine),所用的方法是内省的。其后寇氏的弟子魏泰默(Wertheimer,1880)于1912公布其实验的”运动之观察”报告,为完形心理学理论的起源。当时参与工作的尚有柯勒(W.K hler,1887)与考夫卡(K.Koffka,1896),后来三人同入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工作,被称为柏林学派。柯勒与考夫卡曾以猩猩做实验,发现高等动物,不仅是尝试错误,或特殊刺激和反应的连结,而是在困难情境中,对于全体有一洞然的了解,这种行为要素,称为”领悟”(Insigh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