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教育场景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履行必然同步并贯穿于教师对于幼儿游戏活动予以组织与指导的各项任务中。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教育实践,首先要为幼儿创设开展游戏的良好环境和条件,进而做好游戏开展的各项组织工作,拟订开展游戏的计划,最后还要适当地进入幼儿的游戏活动过程,在尊重幼儿愿望与兴趣的基础上,予以合理的引导与启发,以促进幼儿游戏活动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学习与发展的适宜性目标。同时,既是为了能够了解幼儿的发展与经验,也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还要作好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评价。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育具体实施的基本环节和任务,既是作为幼儿教师履行其职业道德的实践依托,也是游戏教育实践对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行动要求。幼儿教师对待教育职业及其具体工作的敬业态度与负责精神,指向幼儿及其身心发展的尊重立场与关爱之情,乃至针对幼儿活动行为的支持、鼓励与帮助的职能履行,以及诸多实践环节中所需要的耐心、细心、严谨、认真的专业意识等,均体现于游戏活动教育实施的整个行动过程中。
1.精心创设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
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及条件是科学、全面地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专业标准》指出,教师应:“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创设和提供游戏的环境及条件,实质上是教育者将教育意图客体化于环境之中,以潜在影响和间接方式引导儿童的行为和活动。教师应将游戏环境及条件的提供和创设作为有效促进游戏的开展、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其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创设学前游戏的环境和条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设安全有效的游戏场地
游戏场地的创设包括室内游戏场地和室外游戏场地的创设。
为了满足和鼓励儿童经常开展游戏特别是自选游戏,可在室内设较稳定的游戏区、游戏角或兴趣中心,如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角色区、美工区等。各游戏区有各种各样的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材料、玩具和其他设备并注意在一定时期里进行变更,使儿童感到新鲜有趣,以丰富游戏的内容,提高儿童游戏的兴趣。
室外游戏场地是儿童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得以开展的主要场所。所以,一般而言,面积宜开阔,玩具设施安置疏密合理,以不妨碍儿童奔跑活动为原则。场地上设置的设备、材料、用具等能促进儿童大小肌肉、身体各部位机能的全面和协调发展。室外场地上除有体操区及一般运动区外,还可设有沙水区、种植区、饲养区等布置。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游戏场地环境和一切设施以及游戏过程都要排除任何危险的存在。安全的游戏场地是使儿童免受社会环境中一切危险因素影响的地方。
②选择和提供适宜的玩具及游戏材料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具有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以支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选择和充分操作。
一般而言,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选择和提供应符合下列标准:
◆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性;
◆具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宜性;
◆具有符合审美要求的艺术性;
◆具有符合保健要求的安全性;
◆具有功能多样的操作性;
◆具有简易耐用的经济适用性。
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素材和资源,为幼儿提供可以通过感知、操作和体验而获得有益经验的条件,以保证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发挥玩具及活动操作材料的教育作用。《专业标准》提出:“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与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③营造温和、安全、愉快的心理氛围
健康、活泼生动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有赖于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儿童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去,进行全身心投入游戏中的想象和创造。为此,必须为儿童创建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让儿童具有温和、安全、信任的心理体验,并享受到在集体中友爱、互助、合作的快乐和满足。
为创建游戏的良好心理氛围,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热爱儿童,关心、体贴、爱护每一个儿童,让孩子感到教师的温和,产生安全感。教师对幼儿的要求要适度,不要让幼儿感受到压力,让儿童获得可以自己拥有选择和充分自由体验的机会。(www.xing528.com)
2.合理安排游戏的活动制度,确保幼儿游戏的时间与机会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游戏作为实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的拟定中,要使游戏落实到每天的教育活动里面。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与集体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统一安排,确定自选游戏与教学游戏——特别是自选游戏——在整个教育日程中的位置,分配一定的时间。
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作息制度的安排上,上午和下午都可相对固定地各安排一段较长的自选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并在制度上加以保证。教师要认真执行作息制度,保证较长的、较为集中的自选游戏时间,使游戏能够很好地开展,充分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及零散时间,也应尽可能地利用起来开展各种游戏,从而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幼儿教师合理安排并执行游戏的活动制度,还包括对于幼儿游戏常规的制定与执行。游戏常规是指在幼儿班级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幼儿不适宜行为予以禁止和对适宜行为允以许可和支持的经常性规定。它主要包括使用玩具和同伴交往的常规以及对其他游戏行为的规定。游戏常规的建立,目的在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形成规范,从而保证儿童在群体中的游戏开展得以顺利进行,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儿童都能在安全、和谐的游戏氛围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的创造性活动中去。游戏常规的建立和遵守,应不以损害儿童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原则。
3.适当介入游戏活动的过程,予以适宜的支持与引导
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中,在教师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的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在幼儿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专业标准》提出,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这是对于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及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指导作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师介入并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追求三个方面的职能实现:
①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功能。教师参与的行为本身就表达了教师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它可以影响儿童对于自己游戏活动的看法,影响儿童游戏的兴趣、游戏持续的时间以及游戏的水平与质量。
②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功能。教师参与游戏如同教师蹲下身来与幼儿说话一样,具有密切师生情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功能,它可以使儿童体验到教师的亲切与关注,把教师看作是一个可以亲近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人。
③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参与游戏,是教师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向儿童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作为成人所具有的丰富知识经验和作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在游戏中可以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儿童,儿童也在游戏轻松的气氛中能接受这种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或作为应以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尊重儿童主体性为前提。教师必须恰当处理自身作为“教”的主体的作用以及幼儿作为学习和游戏主体的作用,才能保证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正确合理地发挥作用。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一个开放性的与幼儿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或策略,并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实践中能够灵活机动地运用。幼儿教师指导游戏活动的关键是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同时教师又不能放弃通过其直接的指导,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影响方式,以发挥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可以说,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既要注重自身作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又要强调教师对幼儿游戏主体地位的尊重,追求指导的合理性、艺术性与适宜性。
4.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评估幼儿发展的实际
游戏是幼儿全身心积极投入的活动参与过程,也是幼儿身心状态最自然和最真实的反映。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不仅仅是构成对于幼儿游戏进行切实指导的前提,更是走进并解读幼儿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在幼儿自选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一般而言,基于班级区域的游戏活动现场,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可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①环视式扫描观察:这种观察是以环顾四周、全局扫描的方式,面向幼儿参与活动所选择的所有区域和参与区域活动的所有幼儿而进行的整体观察。一般在区域活动的一开始或结束时采用,其目的在于了解和把握班级全体幼儿区域活动的进展和整体状况。
②定点蹲守式观察:教师可以固定于某一个区域进行蹲守式观察。凡是选择并进入到被确定为观察区域的幼儿,都被纳入被观察对象的范围,而一旦离开了本区域活动的幼儿,即不在被观察的范围,即所谓定点不定人。这种观察适合于有针对性地了解一个区域或一个内容主题幼儿活动的状况,可以获得幼儿活动更加具体的动态过程。
③重点跟踪式观察:跟踪观察即定人不定点观察。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个别教育的实际需要,事先确定一两个幼儿作为观察的对象,全程观察他们在区域活动中探索、操作与交往等全部行为状况。在合适的时间范围内,被确定为观察对象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就追随到哪里。这种观察适合于了解个别幼儿在区域活动全过程中的情况,有助于把握个别幼儿活动的兴趣与需要,以及相关的经验与活动发展的水平。重点跟踪式观察是教师对于个别幼儿的具体游戏行为予以指导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开展班级个别教育的需要。
教师对于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可以获得对于幼儿游戏活动状况及游戏行为水平的评判。一个具体游戏活动是否成功,或者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否是积极的,往往要根据具体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并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而做出判断。一般而言,一个成功而有益的游戏活动及过程,会具有如下特点:①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做游戏,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②幼儿游戏的态度认真,能克服困难,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游戏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独立性;③幼儿能够正确使用并能尝试创造性地使用玩具且能够爱护玩具;④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⑤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
当然,幼儿教师对于游戏活动的观察,最终是为了获得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活动经验状况的了解,掌握班级幼儿在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上的个体差异,为平时的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与素材。《专业标准》提出: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对于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和评估,是寻求对于幼儿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策略的前提与基础。
[1]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第93页。
[2] 丁海东《儿童游戏权的价值及其在我国的现实困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3] 毛曙阳《关于游戏的哲学思考及其教育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