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要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等。对于幼儿在饮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教师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帮助幼儿纠正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在进餐活动中,还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认真分析幼儿的个体需求,开展相适宜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案例: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营养早餐,每周园里都会为孩子们准备一至两次的豆粥(近似八宝粥),可是,我们班的佳佳小朋友一见到是豆粥,就一口都不吃。无论我如何引导,甚至使用惩罚的措施都不能说动她。是不良习惯还是心理原因,抑或是家庭环境造成的?考虑到豆粥的营养价值,也为了帮助佳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把这个问题和她家里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得到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他们家里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早餐;二是她不喜欢吃很稠的早餐;三是这个孩子确实挑食。看来并非是心理原因,因此我更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了。于是,我和家长商量,让家里面尝试做豆粥和吃豆粥,在家庭营造丰富的早餐环境;同时,让家长配合幼儿园解决孩子的偏食问题。而我针对这一问题,不仅在班里开展了专门的营养健康教育活动,还对佳佳采取了循序渐进式的引导和教育。我耐心地鼓励佳佳从先尝一口,到多吃几勺,再到后来慢慢地增加饭量,期间每取得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和支持。后来,有一天,佳佳竟然不需要我帮助就自觉地把粥喝完了。看到这一幕情境,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激动。可能会有人说,为了班里一个孩子的一个小小的饮食习惯问题,值得付出那么多的精力和心血吗?我想,此时此刻,我真的相信,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摘自S老师的教育日志
案例分析:(www.xing528.com)
(一)教师要关注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途径。孩子的身体发育迅速,需要吸取多种营养物质,因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而又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幼儿园生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在生活活动中关注幼儿生活习惯,并关注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幼儿纵向发展。案例中的教师正是因为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才会敏感于幼儿的小小的饮食习惯,并以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己任,认真调查,仔细分析,合理设计,系统全面地开展了一系列饮食习惯养成的活动。同时,教师能够耐心地看待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过程,关注于幼儿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也正是教师的关注和关爱,使这名幼儿最终丢掉了不良的饮食习惯,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境和个体需求
“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是尊重幼儿的具体体现之一,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要做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要多方面了解幼儿的生活和生长情境,并深入了解幼儿的成长需求和发展态势,针对幼儿的特殊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如本案例中的幼儿佳佳因为家庭环境以及个人习惯和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饮食习惯,比如偏食、挑食等,案例中的教师正是出于对幼儿生活情境和个体需求的关注,在生活中时刻敏感于幼儿的生活表现,同时,受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孩子饮食习惯养成的负责态度的驱动力,不仅全面细致地分析了造成佳佳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因素,同时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改良措施,使佳佳小朋友逐步改变了偏食的饮食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