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实现职业公正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实现职业公正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教师的职业公正性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体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事和领导、教师与幼儿等人际关系之中。无论是幼儿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还是对职业公正的要求,都是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的目的等制约。教师职业公正应成为每位幼儿教师坚定的内心信念。2.有利于确立幼儿教师的威信职业公正是幼儿教师思想品德和教育作风的重要表现,也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示范。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实现职业公正

(一)幼儿教师职业公正的含义

1.公正与正义

公正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是法学概念、政治学概念,也是伦理学概念。伦理学上的公正,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办事情,坚持真理,公平正直,合乎情理,不存私心。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将公正与正义混淆。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可以作为同义词出现,也可以互相交换使用。但公正与正义是有区别的。一是内涵上的差别。公正往往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和原则、规则去行为,而正义一般用来陈述人类追求的善和幸福,是既符合规律又和目的的实现相关的社会伦理范畴。公正与正义显然是属种关系,而不是种属关系,也不是交叉关系。正义的内涵比公正丰富,而公正的外延比正义大[3]。二是语言习惯的用语差别,如我们说正义的事业,正义的战争,而不说公正的事业,公正的战争。三是表示的对象不同,正义一般表示价值及其原则本身,而公正则是表示根据价值及其原则来做人做事[4]

2.幼儿教师的职业公正

幼儿教师的职业公正是指教师在幼儿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幼儿。具体来讲,幼儿教师职业公正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对待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性别、不同相貌、不同民族、不同家庭、不同个性、不同亲疏关系的幼儿时,都应一视同仁,公平相待,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发自内心地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幼儿,并能从每个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出发,因材施教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和谐发展。

幼儿教师的职业公正性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体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事和领导、教师与幼儿等人际关系之中。

(二)幼儿教师职业公正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1.客观因素

教师职业公正是一个历史性的道德范畴,与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教师职业公正的理解有着紧密联系。无论是幼儿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还是对职业公正的要求,都是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的目的等制约。比如,尽管教师职业公正要求每位幼儿教师都要不论幼儿的相貌、出身、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而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但由于受各种社会文化、教育制度和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他们的辛勤付出常常得不到应有回报等客观现实条件的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公正在幼儿的日常教育生活中常常受到限制,甚至有个别教师超越了基本的道德底线。但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幼儿教师的特别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正在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而更多的公正行为将会出现在每个幼儿身上。

2.主观原因

幼儿教师的职业公正注重的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实质公正”,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其原有发展水平上的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要公正合理地对每个幼儿实施个别化的教育,对每个幼儿的能力、品质、特长等给予恰当的评价,是一件很费心力的事情。它不仅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公正信念,更需要教师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掌握幼儿学习的特点,并借助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因此,幼儿教师应当潜心研究幼儿教育的规律,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选择最为公正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来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另外,幼儿教师公正信念的形成,还取决于幼儿教师个人的道德素养、道德觉悟的高低。如果教师个人的道德境界不高,私心重重,患得患失,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就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幼儿的发展方面,也不会为幼儿的发展付出额外的时间和心血,更不会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内在规律,为幼儿设计更优秀的教学活动并制作更丰富的教学用具。相反,一个道德觉悟高的教师,他会时时处处把幼儿和幼儿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会在幼儿出现问题时宽容他们,耐心引导和教育他们,也会在幼儿家长的馈赠、亲友托情帮忙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教师职业公正应成为每位幼儿教师坚定的内心信念。

(三)幼儿教师职业公正的价值

1.有利于促进每个幼儿的健康发展

学前期是个体一生中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但同时,他们身体的各种机能还很不健全,对疾病的抵抗力弱,自我防御或规避危险的能力差,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需要依靠成人的精心照料和科学护理来满足他们身体发育的各种需要。学前期还是个体的心理活动、认知能力、社会性等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唯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潜能的发挥和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其对待幼儿的态度和为幼儿创设的公正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幼儿教师的公正将会使幼儿在公正、友好、安全的人际关系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并在不断模仿教师榜样行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公正的意识,对社会、对他人采取公正友好的态度,进而形成亲善社会、友好他人的健康人格。

幼儿尽管不如中小学生那么敏感,但他们同样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不喜欢、不公正、偏爱等不良的环境信息。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拥有职业公正的意识,尊重幼儿的人格,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公平地接纳每一个幼儿,不因相貌较差、反应迟钝、性格木讷或过于顽皮而对幼儿“另眼相待”,甚至流露出厌恶情绪。公正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教师的心灵,它又像一把尺子,衡量着教师的行为。对职业公正的追求,应该成为幼儿教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

2.有利于确立幼儿教师的威信

职业公正是幼儿教师思想品德和教育作风的重要表现,也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示范。这种示范可以产生榜样的力量,而且也可以成为一种深刻、持久的非权力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来自于教师的惩罚和强制,而是来自于教师的声誉和威信。教师如果能够对幼儿平等对待、公正无私、不偏心,他们自然会得到幼儿的喜欢和尊重,进而确立自己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和威信。而幼儿也会“爱屋及乌”,把对教师的喜爱和信赖,转移到教师所开展的各类幼儿园活动之中,积极与教师开展良好的师幼互动,并与教师之间形成心理的默契,在放松、信服的环境氛围下,提高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

3.有利于创建公正和谐的幼儿园文化

文化是“人们共同拥有的知识,是使他们能够以相同的方式阐述他们的经验,并依据共同约定的规范行动的知识。它是自我永恒的、多层次的、不易改变的”[5]。幼儿园文化则是幼儿园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能力而逐步形成的、为幼儿园内部成员共同认同和遵守的价值体系与习惯体系,包括价值观、信条、道德、伦理等。它们同正式的组织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行为规范,决定着教师员工的行为理念与方式。

幼儿教师的劳动,是以个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为基础的团体协作劳动,这种劳动特点和劳动形式使得和谐、轻松的幼儿园环境对教师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和教育教学品质的提高具有内在的影响价值。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幼儿教师公正合理地处理同园长、同事、幼儿和幼儿家长的关系,公正合理地评价关系中的不同个体,就会形成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彼此激励、公平竞争的团体关系,形成合作共享型的幼儿园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教师之间彼此支持,团结合作,在心情舒畅、相互激励、观念激发、成果共享的过程中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www.xing528.com)

(四)幼儿教师职业公正的实现

1.深刻认识幼儿教师职业公正的深远意义

幼儿教师的职业公正,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抽象的道德原则。它既关系到幼儿教师,也关系到幼儿教育的体制;既关系到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也关系到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等多方面的问题。而职业公正的意义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是持久深远的。它可能不会呈现即时性的表现,但会带来潜在的、内隐的、弥散性的、持久性的影响。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职业公正的内在价值,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职业公正的问题,并把之作为自己一贯追求的原则和精神动力。

2.全面把握幼儿教师职业公正的特点与内容

幼儿教师职业公正的特点,是与其职业角色密切相关的。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为幼儿生活的养护者、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幼儿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幼儿园课程的建构者和幼儿教育资源的整合者。这一职业角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职业公正的全面性、教育性、内隐性和自觉性。

与幼儿教师职业公正特点对应的是职业公正的内容。教师职业公正既表现在教师对自己的公正、对领导同事的公正及对幼儿家长的公正等方面,更表现在对教育对象——全体幼儿的公正。而对幼儿的公正是教师职业公正的核心。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待幼儿,应热爱接纳;对待家长,应尊重合作;对待同事,应团结协作;对待自己,应以身作则。

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内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职人员,应该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全面把握教师职业公正的特点与内容,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公正力量,言传身教地影响幼儿的正向发展。

3.努力处理好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公正问题

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幼儿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的特殊交往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公正问题是幼儿教师职业公正中的主要问题,也是最为复杂的问题。幼儿教师只有努力处理好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公正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此,幼儿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为幼儿树立坚持真理、尊重科学、主持公道的榜样,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影响幼儿初步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和态度。幼儿教师应对传递给幼儿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严格的审视和鉴别,择善而从,帮助幼儿获得正向的理念和学习内容。同时,还应正确对待教育实践中个人的错误和过失,不要强词夺理、文过饰非、知错不改,以免损害自己的威信和形象。

(2)对幼儿一视同仁,爱无差等。幼儿教师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幼儿,给每个幼儿提供适宜其发展的学习机会和表现机会,不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下。同时,还应该树立性别平等的意识,公正客观地根据男女儿童的不同性别特征实施性别平等教育。

(3)处理事务公道,赏罚分明,奖惩适宜。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家长与幼儿家长之间、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幼儿园各班级之间的有关事务时,应做到公平公正,抑制偏私,处事公道。同时,在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矛盾时,应褒贬得当,赏罚分明,标准统一,但对幼儿应慎用惩罚的方式。因为,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措施,有其消极的一面;如何控制惩罚的度本身也涉及教师的职业公正问题。

(4)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每个儿童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都有不同于其他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独特性。正是因为每个儿童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习方式等各有不同,因此,在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儿童个别差异的存在,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从每个儿童的差异性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的过程中,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4.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修养和教育素养

幼儿教师的职业公正,是在价值自觉前提下的实践公正。这就要求教师个体要有宽阔的胸怀和高度的使命感,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同时还应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抵制压力以及坚持公正的勇气。一个自私或有偏见的教师很难做到职业公正,一个明哲保身、遇事退缩、不愿担当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职业公正。要实现教师的职业公正,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十分重要。

幼儿教师职业公正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概念,更是一个教育实践的法则,幼儿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和素养,才能真正实现职业公正。比如,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施科学的个别化教育,如何根据幼儿的性别特征开展适宜的性别教育,如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采用惩罚与奖励等等,都与教师教育技能和教育素养的高低密不可分。所以,每位幼儿教师都应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努力为自己实现职业公正创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

[1] 黄正平,刘守旗主编《教师职业道德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77页。

[2] 朱法贞主编《教师伦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45页。

[3] 冯颜利《公正与正义》,《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6期。

[4] 朱法贞主编《教师伦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49—150页。

[5] 〔美〕维娜·艾莉著,刘民慧等译《知识的进化》,珠海出版社,1998年,第30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