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众说纷纭,如:“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约定俗成的、明文规定的、国家教育从业人员在其教书育人活动中和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1];又如:“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道德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实践所达到的自觉程度,是教师在这一特殊职业的工作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品德”[2]。在杨芷英编著的《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给出了较为科学的定义:“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3]此定义既指出了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又指出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行业道德的特殊性,即它是调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校领导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教师是一类专业人员,术业有专攻,在各个专业领域中有独特的道德要求和标准;其二,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工作时要履行教书育人这一特定的职责,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各种教师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内化形成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品质;其三,教师无论作为社会人,还是作为专业人,都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行为规范。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师德建设。自有私学以来,教师的职业形象就已经树立,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教师形象的典范,他本人也提出了关于师德的论述,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等等,这些论述都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唐朝韩愈《师说》中提到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教师职业的思想顿悟,还原了教师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范的原貌,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持有哪些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应该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各种问题,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教育事业尽职尽责。(www.xing528.com)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古今中外众多的师德范例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生动、典型的表现,如孔子被尊崇为“万古师表”,是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成为后世教师的楷模。我国的师德规范具有历史继承性,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扬,凝结成了丰富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观念,不断激励着教师成长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崇高理想的引领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