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传统道德观的思想根源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传统道德观的思想根源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念主要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传统道德观,它在我国历史上影响至深,是中华美德的思想根源,是道德意识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人们道德行为的指南针。在我国连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影响下,道德观念如孔孟之道、忠恕之道、君子之道、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等至今仍然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传统道德观的思想根源

(一)道德观念的含义

道德观念是指人们对善恶、优劣、积极与消极、正义与非正义等方面进行的分析与判断,它是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属于社会伦理概念。我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念主要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传统道德观,它在我国历史上影响至深,是中华美德的思想根源,是道德意识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人们道德行为的指南针。

道德观念的作用在于以人的内心为始端,以道德为评价标准,依靠公众信念社会舆论文化习俗和内在价值观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律法规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

道德观念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它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社会性是指道德观念受到社会制度变革的影响,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环境当中表现出不同的公认的道德观念;历史性是指人们的道德观念在各个时期会有所不同,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民族性是指在一定的民族群体中,道德观念是稳定存在的、可以得到传承的;地域性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道德观念也同样具有稳定和认同性。在我国连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影响下,道德观念如孔孟之道、忠恕之道、君子之道、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等至今仍然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它是在长期的历史阶段中,在中华大地之上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经过代代相传,一些道德观念一直被后人继承与发扬,如我国传统道德观念讲究“仁、义、礼、智、信”。仁,就是与他人相处时,要融洽和谐,乐善好施;义,要明辨是非,助人为乐,无偿奉献;礼,尊老爱幼,礼貌待人;智,集中智慧,胸怀宽广;信,诚信可靠,真实可信。

道德观念可分为“主流道德观念”和“非主流道德观念”。如果一个人可以自觉地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并能以身作则,频做善举,那么他就是一个持有“主流道德观念”的人;相反,另一些人的不被社会公众道德观念所认可,但又受不到法律制裁的行为,如公共场所吸烟、过马路不遵守交通、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污言秽语等,他们就持有一种“非主流道德观念”。前者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场域中是稳定存在的;而后者是损害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混乱表现,属于少数不稳定因素。我们的道德教育旨在教人认识和开发社会“主流道德观念”,并培养主动抵制“非主流道德观念”的思想和能力。

(二)当前道德观念中的问题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正经历着社会体制机制转型和变革的重要时期,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迅猛的发展,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尤其是在新旧价值体系交替的过程中,对道德观念产生的正面影响或负面冲击,使一些社会道德问题凸显。我们所处时代的道德激荡与错位,极有可能使人们因认不清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混杂的社会现象,错把美德当成恶行,造成移腐朽为神奇的荒唐结果,这对道德权威的负面影响、对道德示范作用造成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1.道德调节功能的弱化

道德通过调节社会关系维系社会健康地运行,主要途径是社会的舆论监督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良知自律。在一个相对封闭、稳定的熟人社会里,道德控制能力是能得到加强和发挥的,但在一个相对陌生、流动较快的环境下,往往会破坏这种约束机制,社会舆论监督的混乱和道德良心的淡化,使社会道德控制无法发挥作用。(www.xing528.com)

2.道德价值取向的紊乱

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做出任何一种活动、一种行为,都可以获得一种价值观念的支撑和思想上的支援,要么受到一种价值观念的肯定或赞扬,要么受到另一种价值观念的否定或反对。选择道德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得到凸显,而选择的失衡状态使人们普遍对自己承担的社会角色丧失信心和诚心,从而导致道德标准失去了往日的稳定性和普适性。

3.道德评价的失范

道德评价标准是人们衡量善恶、美丑、荣辱、合法非法的重要指标,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是约定俗成的,人们根据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就可做出为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或认可的价值判断。而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评价的多元性,使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合法的依据。人们的道德行为出现茫然、无序和困惑,道德评价变得模棱两可,甚至自相矛盾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21页。

[2] 《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105页。

[3] 崔仲平译注《老子道德经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1页。

[4] 《庄子·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