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师生们都在抓紧时间复习,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我正埋头批改着学生的作业,一个老师很兴奋地跑过来,悄悄地跟我说:“我不小心看到试卷了,有三篇短文,一篇是《荷叶上的水珠》,一篇是《书》,还有一篇是《卧薪尝胆》。前两篇我们都做过,《卧薪尝胆》没来得及看清是什么……”
听了她的话,我不知该说些什么。这时,她又说:“有两篇习作都在我的那本书上,我去拿来复印!”我半开玩笑地说:“阅读的工夫关键在平时,这可是舞弊呦!”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不一会儿,她来了,帮我们班的也复印好了。她走后,我就思忖着如何处理这件事。
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课。学完了课文,我神情严肃地对大家说:“同学们,老师遇到了一件两难的事情,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一个老师给了我一张试卷,她告诉我,这次期中考试中的阅读部分有99%的内容就是在这张试卷上。如果我发给大家做,大家的成绩肯定会很好,但这是舞弊,弄虚作假。可是,如果不发给大家做的话,那么我们班的成绩又会比别的班级低。同学们,你们说该怎么办呢?”说完,我便举起了这张试卷。学生们立刻有点愕然!但很快作出反应。
小胡同学首先举起了手,大声地说:“老师,我不要,因为如果那样的话,成绩肯定就是假的。”我知道,有的学生是为了迎合老师才这样说。这时,又有学生说:“我也不要,如果今天作假的话,以后肯定会露馅的。”“这不是真正的成绩,我也不要!”
大家就这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抓住机会,趁热打铁说:“对!做这张卷子必然会提高大家的成绩,校长还会夸奖我教得好,但这样的夸奖我不要!”大家认真地点点头。
这时,有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你只是说可能在上面,又没说就在上面。”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个学生也在下面附和着。
“99%,那肯定就是在上面了,这还用问!”旁边的同学立刻补充道。
“老师,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一个学生对我刚才说的话产生了怀疑。
“老师说的,还能有假。”
“老师当然不会骗你了,不然怎么会是老师呢?”有的同学马上给予了反驳。
“我骗过你们吗?”(www.xing528.com)
大家都摇了摇头。
“那好,你们说怎么办?”
“马上销毁!”有个同学提议。
“对!”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好!那我现在就当面把它撕了。”说着,我便将试卷撕个粉碎。
“同学们,现在我们可要靠真本事去完成期中考试这张答卷了,有信心吗?”
“有!”学生热血沸腾地说。于是,我带着大家就这样复习了。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专注,投入。我知道刚才的一幕已经产生了特殊的效果。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辩论的方式,来达到明辨事理的目的。同时,辩论的过程也是师生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有利于将问题越辩越明朗,把道理越说越清楚,这样也有利于班级内良好的舆论氛围的形成。可是,有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这场讨论,或没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在没有想好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从众的心理。也许有的人心里确实有一些想法,只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不好意思说而已。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境,需要你抓住教育的时机,主动采取行动,但是我们又常常没有时间坐下来仔细筹划如何行动。为了让教育的情境产生教育的时机,有时需要教师须站在与某个孩子或一群孩子的关系位置上采取适当的行动。换言之,在每一个情境中,教师必须以行动来显示怎样做才对孩子好(并不排除那些不好的行为)。这样的教育生活,才是最根本的人的价值的体现。
下午专业课的时候,教室里只有五六个人,其中包括班里两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显得很忧虑的样子,说:“琪琪,明天的考试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他小声说。“要不,我再去向老师要一张试卷,今天晚上你回去做一遍吧!”“对呀!琪琪,要不你做一下吧。”旁边正在写字的小涵表示赞同。“不用,我回去妈妈会帮我复习的。”琪琪肯定地说。“那好吧!小胡,你呢?”我又转向了边上的小胡同学。我知道,她是很会说话的,平时又爱占点小便宜。刚才她是第一个反对的,我希望她现在能说出真话。没想到她和刚才一样的坚决。至此,我相信刚才她没有说假话。我的心里也踏实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