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了一节五年级作文公开课——《今天,我真快乐》。
这是一节作文指导课,教师结合学生的秋游,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去进行作文的选材。作文课上,教师以“情”导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上来后,教师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作文的选材这一教学目标上。教师首先出示一组材料,并告诉学生,这些材料都来自学生的作文,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哪些材料今天的作文可以用。
选择一:
“嘟”一声哨响,赵老师高高地抛起球。
球没进,真扫兴!
“加油!加油!”观众席上的助威声此起彼伏。
不好!球落到对方手里。
我们的课间活动多么丰富多彩啊!
一个三步跨栏,手起球落,进了!
赢了!赢了!小丽和小华拥抱在一起……
清脆的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涌出教室。
我捧着作文获奖证书,兴高采烈地向家里跑去。
选择二:
先来到知识区,听防止火灾的讲解。
海边挖蟹我还是第一次。
尽管那里的房子比较贵,还是有很多人去那里买房子。
昨天晚上我十分高兴,因为……
这里集市可真热闹!
小宠物真可爱!
哈哈,我寻到宝了……
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开始激烈地辩论起来。在材料“选择一”中,对于“球没进,真扫兴”这一材料,许多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放进去,觉得可以起到一个衬托作用;有的学生认为不能用,因为文章反映的是快乐,这件事不能体现快乐。对于学生这样的回答,老师告诉学生,这个材料在这里用是不合适的,因为今天是写一个片断。老师又告诉学生,即使失败了,也不应该不高兴啊,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受了兴奋,感受了失败,和同伴之间有笑有泪、有喜有忧,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让人难忘的。这时一个女孩马上站起来说:“我觉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学生的回答及时帮助大家树立了正确的比赛观。
小小的波折以后,学生对于“选择二”中的“先来到知识区,听防止火灾的讲解”这一材料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许多同学认为,这一材料应该写上去,理由是在活动中,大家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首先参观了防火灾展览,而且有的同学还补充,这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了解了这些知识,就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但在这篇文章中,这一材料显然是不能用的。老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中我们做过的事是否都要写进作文”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经过大家的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一致,活动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要写进作文,要根据作文中心来确定。这一材料不能体现文章中心,所以不能放到文章中去。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又将材料中的“这里集市可真热闹”“尽管那里的房子比较贵,还是有很多人去那里买房子”等一一剔除。
综观此课,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作文指导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从学生的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入手,既让学生不感到空洞,又感到亲切。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有体验,有收获,让他们去写,自然乐意,而且,也避免了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
其次,指导学生提炼生活中的材料。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作文绝不仅仅是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对生活的再加工。课堂上,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选材上,可窥一斑。学生作文的过程,不但是学生反映生活的过程,同时更是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认识与思考的过程。看法与认识离不开生活中的人和事,人和事是学生认识社会的源泉。作文中,要表达某一看法,必然要列举事例,合适才为我所用,不合适定要舍得放弃。学生的这一认识水平提高了,作文选材的能力自然会提高,作文自然会有血有肉,形成自己的特色。
再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通过文章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看法与认识,往往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对于一个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尤其需要教师的引导。该节课上,在球赛输赢的问题上,老师引导学生认真讨论,最后得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相信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下次在比赛的时候,一定会处理好输赢关系。
最后,作文指导讲究一个“真”字。
我听过不少的公开教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作秀的。课前演练多遍,到时表演一遍,实在让人嗤之以鼻。而该节课,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莫过于一个“真”字。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作文的材料是真实的,教师的感情是真实的,让人情不自禁想到陶行知的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真知,动真情,感动了学生,感动了听课的老师。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不但在作文中会努力去求“真”,我想,久而久之,还会迁移到做人上,因为作文的过程,本身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