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足音」教学资源:学生体验差异是人文素养积累的教学资源

「足音」教学资源:学生体验差异是人文素养积累的教学资源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说,学生情感体验与文本价值取向之间的差异,就是语文教学落实人文素养的空间与落脚点。因为学生体验的差异正是一种教学资源,特别是对于生成性的错误资源,教师只要能够及时地捕捉、引导、重组,巧妙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推进,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生成的丰富性,让我们动态的教学过程经常迸出智慧的火花,让教学建立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之上。

「足音」教学资源:学生体验差异是人文素养积累的教学资源

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文本价值的理解、体验、感悟往往是不同的,这也是必然的。有人说,学生情感体验与文本价值取向之间的差异,就是语文教学落实人文素养的空间与落脚点。

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种差异,允许出现这种差异。因为学生体验的差异正是一种教学资源,特别是对于生成性的错误资源,教师只要能够及时地捕捉、引导、重组,巧妙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推进,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这样执教沪教版教材《半截蜡烛》一课。

该课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文章赞扬了法国人民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

课堂上,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课文是怎样表现主人公的机智勇敢时,有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了一句:“英雄难过美人关!”全班立刻哗然,全场听课老师也惊叹不已,显然这样的理解是不太合适的。

对于这一生成性的资源该怎样利用?大家静静地等待着。教师很智慧,愣了片刻,说:“说得好!不过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的‘英雄’指谁,‘美人’指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英雄’指德国军官,‘美人’指小女儿。”教师接着反问:“把德国军官说是‘英雄’合适吗?”学生被这一问,也愣住了。但马上一想,发现这样说明显不合适,于是有的学生站起来说:“德国人是侵略者,说是‘英雄’肯定不合适。”其他的学生也恍然大悟。显然,教师好像并不满足于此,他接着问:“那么,到底是谁难过谁的关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火花再次被点燃,思维的阀门瞬间打开。

有的说:“狗熊难过美人关!”

有的说:“德寇难过女儿关!”

至此,听课老师都感到松了口气,从内心佩服教师课堂上过人的教学智慧,精湛的教学艺术,更感受到文本价值取向在学生内心深处融化的过程是那样巧妙、自然。

再比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看图作文《中国娃娃》中有一张照片,该照片记录的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火车站到处是倒塌的房屋,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小男孩坐在铁轨上,正在呼喊着他的妈妈。此情此景,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充满了对和平渴望。(www.xing528.com)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出示了一组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有万人坑、刺刀下的婴儿日本鬼子杀人比赛等,教师让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感受。

有的说:“战争真是太残酷了!”

有的说:“日本鬼子太残忍了,杀害了这么多中国人!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死去的中国人报仇。”

有的说:“看着这些照片我的心里充满了仇恨,我长大了一定要给他们报仇!”

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情感已经偏离了教材的意图。本单元是战争单元,有《夜莺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四篇课文。安排这样一组课文,主要是“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而不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复仇的种子,激发学生好战的情绪,更不是让他们以后去树立对手。

课堂上,教师面对学生这样的回答,及时巧妙地给予了纠正:“同学们,通过看刚才的图片,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重要,所以我们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听了老师的话,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在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叫‘冤冤相报何时了’,我觉得我们不能用仇恨去还击仇恨,这样只能让两个国家之间更加仇恨!”

孩子的回答多么精彩!他已经将仇恨化为了宽容与理解。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生成的丰富性,让我们动态的教学过程经常迸出智慧的火花,让教学建立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