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小”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出去上课,回来都要上汇报课。所谓汇报课,就是把自己外出听的课,回来向全校老师再“照葫芦画瓢”地上一遍,叫作“拷贝不走样”。
现成的教案,现成的课件,看似简单,但是,对我们这些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来说颇具挑战性。
首先,就是要熟悉教案。课不是自己备的,对于执教老师的教学思路、教法以及对教材的分析与解读等,都要从头开始。
其次,这些教案往往是简案,有些环节教案的呈现和课堂实际相差甚远,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听课记录进行完善。
记得有一次在镇江听课,一行几个人回来后每人负责上一节汇报课。我的任务是“拷贝”《圆明园的毁灭》,可真是愁坏我了。我一边整理听课的笔记,一边研究教材以及执教老师的教案,梳理教学的思路和教法设计,同时,还要仔细分析自己班级的“学情”,思考教学设计的环节学生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就这样,在试教的基础上,我基本做到了“形似”。后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我对个别环节做了微调,再次教学的时候,基本做到了在保留框架的基础上,体现了校本特色、班本特色、个人特色(原执教教师是女教师),“拷贝不走样”达到了预期效果,既保留了原执教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又体现了我的新理解和新创造。
1997年年底,学校接到通知,江苏省第八次苏教版教材培训将于1998年5月在“一附小”举行,学校让我承担一节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任务。这一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也许是学校给我压担子吧,对我来说,这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为了做好这一次活动,学校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其中,由臧永年(特级教师,原淮安市教委教研室主任)老师具体负责我的这节课。于是,漫长的准备工作由此拉开序幕。
首先是选课。我结合臧老师的意见,根据活动的时间、教学的进度以及我的个人喜好,决定执教《烟台的海》。可是,这一课要上两课时,我该上哪一课时呢?当时,臧老师建议执教第一课时,因为苏教版开课,几乎无人执教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究竟怎样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和第二课时如何对接等,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臧老师说,我们可以在第一课时上做点研究。
选好了课,大家开始一起研究教材。臧老师让我先独立解读教材,然后一起讨论。我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基本按照《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对课文作了解读。
《烟台的海》是一篇五年级课文,作者孙为刚。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还描写了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文章共六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交代烟台的地理特点,总写烟台有独特的海上奇观。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具体写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民的生活情景。这部分分四个层次写了冬天、春天、夏天、秋天烟台的海。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赞颂烟台的海和烟台人民。课文第二部分着重为我们展示了烟台海的绮丽与壮观,以及烟台人的勤劳、能干。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象分别赋予不同的性格。文中有许多描写生动的语句,如:“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边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我自认为经过这样的分析已经比较全面,没想到在一起交流的时候,臧老师问我:(www.xing528.com)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这一句中的‘播种’和‘种苗’两个词中,‘种’分别读什么音?”
“课文介绍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象,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首先写冬天?”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学生读起来会有困难?”
…………
臧老师一口气问了我好几个问题,我一下子懵了,觉得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仅仅是浮于表面,并未真正走进文本。在臧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课文的字、词、句、段,再到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方法、思想感情等,逐一进行深度解读。经过集体解读,文章的脉络结构、行文思路等逐渐清晰起来,我的信心也逐渐增强,上课的底气也足了。
1998年5月,在江苏省第八次苏教版教材培训活动上执教《烟台的海》
经过几次试教,教案逐渐定稿。到了12月份,我跟随淮安市教研室教研员杨献荣老师、“一附小”王一军副校长等一行四人来到南京苏教版教材编写组,参加此次苏教版教材培训活动的预备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苏教版教材副主编、省教研室小语教研员李亮,有执教任务的省市教研员、执教老师,同时还邀请了苏教版教材的一些专家,大家对“苏教版教材阅读教学第八次教材培训活动”的内容安排、执教课型以及会务等方面做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让我受益匪浅。
回淮安后,我就开始着手教学课件的准备。当时学校里电脑还没有普及且已经放寒假,学校能够制作动态的、较为复杂课件的教师少之又少。为了我开学前完成课件的制作,由学校出面,请淮安市电教馆陈老师亲自为我制作课件。我的后顾之忧顿时解决。
对于我这样一个教师队伍里的新兵,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课件作微调,而陈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修改。在一起参与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制作课件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哪怕一个小小的环节,可能也需要搞上大半天才能满意。但是,陈老师从无怨言,总是笑眯眯的,他的默默支持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信心,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节课上好。那时已临近春节,正是最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置办年货。屋外寒风呼啸,冷得刺骨,屋内的我却感到无比温暖。此时此刻,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幸福!
经过大约一个星期的制作、修改和完善,我终于在过年前完成了课件的制作。
磨课的过程是艰辛的,既磨了课,也磨了人的意志。磨课的过程也是幸福的,既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也让我体验成长的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