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课改三大问题,从改课到课改,走向成功

解决课改三大问题,从改课到课改,走向成功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改课”到“课改”颠倒的不仅仅是字序,而是课改的精髓和本质。课改,说到底,我们要解决的无非是三个问题:一个是“为谁而改”,一个是“改什么”,一个是“怎样改”。课程改革首先还是要从课堂做起的,我们姑且把从课堂做起的事情称作“改课”,那么,这样改课就成了课改实际操作层面的第一步。

解决课改三大问题,从改课到课改,走向成功

《人民教育》是我这些年一直喜爱的一种读物,其中有一篇是《未来的校园,从改课到课改》,作者认为,自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荡涤了一代人,肯定也会影响到几代人,但是,认真审视和反思当下的教育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本轮课程改革实际上仍然停留在国家政策的层面,当深入到校园的时候,你会发现:给老师们留下的基本上只是“改课”的空间。从“改课”到“课改”颠倒的不仅仅是字序,而是课改的精髓和本质。读到这儿,我不禁问自己:课改的精髓和本质是什么?“改课”改的是什么?“课改”改的又是什么?

此时,我又不禁想起了几个同事在一起闲聊时常常谈的话题:当今繁多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几乎每天都能读到新的方法、新的教学方式……怎样才弄得清楚如此众多的方法和方式呢?实际上哪些方法和方式才是最有效呢?是啊!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到底在改什么,是科学教学形式的改变吗?是方式方法的改变吗?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都懂,任何教学方法,当它暂且还只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时,当它暂且还只在教科书和《纲要》中被纸上谈兵分析时,这还不算是方法。让我们设想一下一套精密的钳工工具,它们全都放在那里,各就其位,各有各的用途。但当人们的手不接触它们的时候,所有的这些工具是什么呢?是一堆金属——仅此而已。每一个金属件只有在能工巧匠的手里才称其为工具。教学方法也是这样。方法之所以成为方法,得在行家的手里。只有当教师具有活生生的个性时;只有当教师把自己的某种深思熟虑的东西注入普遍的东西时;只有当教师真正具备活跃和炽热的思想时,只有当教师真的在进行研究时,最优秀和最精明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如果要想成为真正的行家,就要在工作中灌入自己的智慧、 自己的灵活思想,那样得来的方法,将是最优秀最有效的方法。教学方法绝不是形式,而是每一位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体现。课改应该是思想的改变,绝不是课堂形式的改,也就是现在的数学新课标中的“两基”改成“四基”。

诚然,在教师的教学思想中,其核心是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活生生的人。教学……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搬入学生的头脑,而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活生生的人际关系,是教学和育人的统一。而汇成“教书和育人统一”这长河的涓涓之水,便是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学习兴趣。但如何引导这涓涓之水和怎样去做,才能使它不致淤塞呢?李希贵校长说:校园里的课改,必然要求教学资源全方位地融入学习过程,那种仅靠教师一张嘴的局面不再适应课改的要求,那种仅靠所有学生的嘴也同样无法体现课改的精髓,我们必须让图书、挂图、仪器、药品标本、视频、博客,都随时随地地进入教与学的过程。全方位开放的资源和媒介将帮助学生找到更有兴趣、更有效益、更轻松自如,也更适合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学科教室取代了行政班教室,这样的变革最终带来的是:学生改变了过去靠外力推动学习的状态,助推器改装成了发动机,两千多年来我们一直苦苦探求的因材施教,也在选择的模式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www.xing528.com)

课改,说到底,我们要解决的无非是三个问题:一个是“为谁而改”,一个是“改什么”,一个是“怎样改”。这三个问题不解决,我们所做的一切关乎课改的工作都是乱作为、假作为、非作为。“为谁而改”解决的是目标性问题,是指向问题。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课程改革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有个性地成长和发展,进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促进未来社会更好地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最终都要指向学生,所有一切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为都是错误的作为,它的直接影响就是阻碍课程改革的前进,间接地将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所以说,我们所有的工作要围绕学生这个核心来进行,明白这一点,我们才可能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后面的工作: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研究学生、发现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课程改革首先还是要从课堂做起的,我们姑且把从课堂做起的事情称作“改课”,那么,这样改课就成了课改实际操作层面的第一步。改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教的方式,一是改变学的方式。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具有区域参照性的课改成功范例或者叫课改名校,他们成功经验的推广给老师们的传统思想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促使老师们对传统的教、学的方式进行思考,进而带来一些或积极或被动的实践。先学的理念基本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但是如何先学,先学之后怎么教,教完之后又如何,这依然是困惑大多数一线教师的主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