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美育:小学语文教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美育:小学语文教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是一种美,语文教材中的美比比皆是,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蕴涵着美育因素。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心灵的交流,充满诗意美,而情感是引领语文课堂的关键。接着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翠鸟的外形特点。

语文美育:小学语文教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是一种美,语文教材中的美比比皆是,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心中的神。”可见,对于我们来说,美是与真善并存的,是极为重要的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使用信息化,积极发挥电教信息化的作用,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格,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恰当使用信息化技术能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学生审美情趣,拨动审美心弦,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激发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利用信息化,直观再现,感受画面美。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蕴涵着美育因素。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文人则用语言绘形绘色。寓感情于形象,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这是小学教材中文章的动人之处。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小兴安岭这个地方对他们来说太陌生了,如何引导学生来感受小兴安岭的特点呢?我引用了图文并茂的课文视频朗读,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中领略小兴安岭那独特的魅力,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的美更是妙不可言。享有“诗仙”美誉的李白,他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就营造了这样一个典型的意境:阳春三月,黄鹤楼边,故人西辞,一叶孤舟,滔滔江水。诗人将看似平常的黄鹤楼、孤舟、江水等形象精心组织在一起,绘成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的画卷,虽是惜别之作,却写得灵动飘逸,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运用信息化课件、视频,将学生带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再现当时的情境,从黄鹤楼边道别到消失的孤帆,从烟花三月的美景到滚滚的长江水,构成了一幅意境开阔、色彩明快的送别图,诗人在这早春的美景中送别朋友,两人依依不舍,在悠长的《送别》古筝背景音乐中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内涵,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

创造情境,以情感人,激发创造美。在实践中创造美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小学生的情感尤其如此。可见小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就得“导”的有声有色有情,学生兴趣倍增,初步感知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信息化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信息化课件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静止画面,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发学生兴趣,触发想象,有助于发展其想象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为了能使学生体验到盲女孩安静对生命的感悟,老师利用信息化课件,视频播放当时的情境,深情地说道:“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看到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可是在盲女孩安静这里,她看不到这美丽的花花世界,那么她的世界就是一片空白吗?”“不是。”学生齐声回答。“对,安静在用自己敏感的心灵体味着生活。”这里,老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换位:“——在她的手指间——,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在情境中孩子们放飞心灵,展开想象,他们有的说:“蜻蜓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有的说:“小草在她的手指间跳舞,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还有的说:“花朵在她的手指间绽放,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等等。通过移情,学生深刻体验到了盲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安静对生命的感悟,从而激发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www.xing528.com)

入情入境,品味语言美。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心灵的交流,充满诗意美,而情感是引领语文课堂的关键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文学作品浸透了作者全部的心血和炽烈的情感。信息化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鲜明生动的情感纽带,将教师、教材、媒体、学生紧紧地联结起来,使信息化语文课堂教学能产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效果。将图画、文字、音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形成情感辐射力,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情感流向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如教学三年级《翠鸟》一文,运用信息化课件,先让学生观看翠鸟的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翠鸟的外形特点,学生通过画面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翠鸟很漂亮,颜色很鲜艳。接着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翠鸟的外形特点。“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段文字,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学生自然理解起来水到渠成。

可见“形美以感目” “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的信息化,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粒美的种子,等待它慢慢开花、结果,使学生真正进入美的境界,在实施语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