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爱的印记》:教学合一的观点仍然新鲜

《陶行知教育名篇:爱的印记》:教学合一的观点仍然新鲜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行知的文章百看不厌,近期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触很深。陶先生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他的“教学合一”的观点也是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课堂组织形式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虽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课堂上,教师绝对占定讲台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陶行知教育名篇:爱的印记》:教学合一的观点仍然新鲜

陶行知的文章百看不厌,近期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触很深。陶先生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他的“教学合一”的观点也是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放弃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改变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决定你服从的师生关系;不再求全责备,要允许学生有异议,允许学生有错误的表现,不再以牵牛鼻子走的形式百般驾空、抑制学生的思维;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高低、是否听老师的话或老师的个人喜好而对学生有不一样的表现。教师应主动地和学生去沟通,去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想法;在课堂上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课堂组织形式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虽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课堂上,教师绝对占定讲台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把自己单方面的认识、理解和教参等内容一股脑儿倒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际参与很少,充分阅读的时间、充分质疑的时间、充分思辨的时间、充分表达的时间都被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的兴趣与热情,都被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消磨殆尽,形成了等分析、等答案的严重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所以课堂时间的分配应以学生为主,要保证给学生安排充分思考和回味的时间,要让学生在用眼观察、动手操作、用心感悟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例如:新教材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教材在编排上配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分析及想一想、做一做等。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如对于教材中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行归纳;对于资料分析、思考讨论则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只不过是一个配角,真正的主角则是全班的学生。

上课内容应以学生为主。备课一直有三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现实教学中普遍的现象是备大纲的少,备学生的几乎没有,而将重点放在备教材上,以为只要自己教材熟练掌握了,学生掌握与否是学生的事儿,老师无能为力了。其实不然,在备课中被忽略的备学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了解到学生的基础,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虑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与方法,这样才能将自己所备的教材成功地转化给学生,也才有学生的接收和再创新。(www.xing528.com)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吃透教材、钻研大纲之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化解,学生的兴趣程度如何,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研究。

我觉得还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让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教师提问时不应该问你的答案是什么,而应该是你是怎么想的。“怎样想”人人都可以讲,这样的提问,所有的学生都会显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错误的同学更可以把自身的问题暴露出来,让同学去避免。学生之间不同的思维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弄清结果的来龙去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当然要重视思维过程的分析,教师首先要舍得花时间,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