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档案管理的实践应用研究

现代档案管理的实践应用研究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按其内容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因此,档案工作人员需要熟悉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掌握相应的业务能力。因此,对于档案室和档案馆来讲,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在更大范围内对接收进来的档案做进一步调整。便于保管和利用既是档案整理的出发点,更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现代档案管理的实践应用研究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区分全宗、在全宗内建立档案分类、立卷并进行案卷编号、编制案卷目录。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按其内容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文件大多数是由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本室档案归档工作的要求立好的案卷,而档案馆接收的档案则是根据本馆档案要求整理好移交的案卷。也因为这样,档案室和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接收的档案进行更大范围的系统整理,如全宗和案卷的排列、案卷目录的加工等。

第二,对于一些已经入馆、入室保管的档案文件,档案馆和档案室在整理时可能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符合本馆、本室档案工作要求的情况,这就需要档案馆和档案室根据本馆、本室档案工作要求对其进行重新加工整理,以提高档案整理的质量。同时,还有一些保存时间较长,档案自身和整理体系已经发生变化的档案,档案室和档案馆也需要对其进行调整。

第三,一些情况下,档案室和档案馆也会接收一些零散的档案文件,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全过程的整理和加工,其工作内容与一般档案整理工作内容相同,即区分全宗、在全宗内建立档案分类、立卷并进行案卷编号、编制案卷目录。

在实践中,我国档案室和档案馆对档案的管理主要属于第一种情况,但后两种情况也经常出现。因此,档案工作人员需要熟悉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掌握相应的业务能力。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

1.系统排列和编目

在正常情况下,档案室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组合好的文件材料,而档案馆接收的是各个单位档案室按照进馆规范系统整理的档案。因此,对于档案室和档案馆来讲,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在更大范围内对接收进来的档案做进一步调整。

2.局部调整

档案馆(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定期对所藏档案进行检查,发现明显不符合要求、确实影响保管和利用的档案,档案馆(室)有责任对不合理的整理状况进行局部的调整。

3.全过程整理

档案馆(室)在收集档案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有些档案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处于凌乱状态,这就必须进行全宗划分、组合、排列和编目的全过程整理工作。

(三)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www.xing528.com)

1.注意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

档案整理的任务就是要“自然地”按照档案文件“固有的次序”去排列组合档案文件实体并固定它们相互间的位置,使之保持其内在的、客观的有机联系,形成具有合理有序结构的整体。

档案之所以会对各种类型的、有着不同需求的用户有用,就是因为它记录了一定的人类活动过程。这种活动过程是与各种事物相联系的,因此日后的利用者才会从这一活动过程与自己查考的事物的关系的角度,利用这种档案。也就是说,从各种角度、方面对档案的利用要求,实际上是档案所反映的活动过程本身所诱发的,是由这种活动本身的存在而派生出来的。因此,档案分类只能依据形成档案的活动过程本身所具有的运动规律和科学程序来进行,即应以保持文件中与这种过程、规律或程序相吻合的本质有机联系为原则。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同样类型的活动过程中,事物之间的各种矛盾和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哪种主要,哪种次要,这是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待文件间的有机联系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变换方法,力求保持文件间最紧密的联系。

2.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

档案是历史的产物,在入藏以前,有的可能存有文件作者或经办人员保管、利用它们的痕迹,有的则可能经过历代档案工作人员的整理。因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要注意发现上述遗迹并加以利用,即充分利用原基础,这也是科学组织档案分类工作的一条原则。

档案中存在的经初步保管、整理的状况或成果,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如文书处理人员为便于承办和利用,常把同一事件的请示与批复放在一起,造成了档案文件间一种自然的排列次序;而过去的档案人员整理文件时,更是出于当时的某种需要或某种考虑,把具有某种共同特征(问题、作者、时间或形式等)的文件组合在一起。正因如此,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并利用原有的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与方式,不轻易打乱重整。也就是说,在整理档案之前,应对档案的现状做调查研究。

首先,如果发现档案已初步经过整理,原基础较好,一般就不必打乱重整。这种原有的基础,按现时的标准衡量,可能在保持有机联系的问题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整理档案作为实体控制的手段,其目标无非是要使档案按一定的规则或规律排列起来,确定其存放的位置,以便于检索。只要这些档案有规可循,有目可查,一般就应尽量保持其原有的整理体系。

其次,即使原基础很不理想,根本未经整理或必须重整,也应仔细研究存在于档案中的每一条线索,不轻易打乱破坏文件产生处理过程中形成的自然顺序,或前人的整理成果。也就是说,要注意吸取原基础中的合理成分,即使对某些极简单的保存与清理工作的痕迹,也应注意分析是否有参考价值。只有在全面掌握原基础情况以后,才能拟订确实可行的计划,动手整理或仅仅做局部调整。

3.便于保管和利用

整理档案时,应充分利用档案原有的基础,积极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但在具体的整理实践中,有些文件的有机联系又容易与档案保管的便利性产生冲突。例如,某次会议产生的文件,有纸质的,也有视频的、音频的,还有可公开的、必须保密的,如果单纯只强调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它们混合起来进行整理,很显然会对保管的便利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整理档案时,如果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与档案保管的便利性产生冲突时,不能只重视文件联系,还要充分考虑档案保管与利用的便利性。对于不同种类、不同载体、不同机密程度、不同保管价值的档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恰当组合,以便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档案的最优化联系。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档案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并非是通过它就能完全满足从多角度检索档案文件的一切需求。便于保管和利用既是档案整理的出发点,更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不能要求在实体控制阶段就“毕其功于一役”,解决应由整个档案管理各阶段共同解决的问题。应该看到,档案整理工作的任务只能是按一种规则排列档案实体使之形成有序结构,从而为档案的更好保管和进一步利用提供必要的基础。至于使档案信息能从多角度检索,满足一切查寻要求,那是智能控制的任务,不能强求由档案的实体整理去完成。否则就会使档案实体易于损毁,不便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