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戏曲学校毕业之后,李崇善与同学们经历了剧团的锻炼。这些梨园新秀,在领导和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下,逐渐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北京市委决定要成立北京市实验京剧团,李崇善等人很快被调入该团,成为主力。随后,为了让这些青年人更上一层楼,便请来了京剧界的名家大腕,让他们拜师学艺。
本来领导跟我说不让我拜师,领导说你别拜师,你看哪个人演戏好,你跟我们说,我安排你去学习。后来因为我演了《赵氏孤儿》的赵盾,所以谭富英就带过话来。谭世秀鼓师就跟我们团长说,说谭富英谭老师挺喜欢李崇善的。后来陈竹心陈团长找我,说你听这话茬,这不是喜欢你吗,你要拜师就拜谭先生吧。我说好,正应该拜师,您不让我拜师,我不就师出无名吗?所以这样,10月份我们在虎坊桥俱乐部三楼拜师,我们是六个学生,五个老师,五个老师有哪些呢?谭富英谭老师、姜妙香姜先生、荀慧生荀先生、尚小云尚先生、还有筱翠花于连泉于先生,这五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王少楼王老师也跑前跑后,为我这事儿也是非常积极。
谭富英饰演诸葛亮
谭富英,京剧表演艺术家,祖籍湖北武昌,1906年生于北京。祖父为京剧谭派创始人谭鑫培。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后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严师督导之下,打下坚实的艺术功底。擅长靠把戏,后又在其父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他的表演酣畅淋漓,朴实大方,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
谭先生收的学生一共11个,我是老末,关门弟子。我天天早上8点钟得上他家去,听他跟我讲梨园的事儿,谭派的事儿。他说这“余”“谭”不分家。他教我的唱,和给别人说戏,都是按余派的路子教的。就给我改了一出《失·空·斩》的唱。这些唱呢,余派跟谭派在唱法上有点不同,在唱腔上也略有出入。我举个例子,比方说【慢板】里头:周文王访姜尚,这是余派的风格,谭富英谭先生唱周文王,腔调就下来了。像这些地儿,就得按谭的那个路子走了。
他对我们要求,不是要形象上多么多么像,而是要按余派的路子走。有一次我吊嗓子,谭先生说话了,说崇善你的嗓子闭口音挺好的,你应该跟王瑞芝王老师把《搜孤救孤》这出戏学下来。后来我通过跟王瑞芝王先生学这出《搜孤救孤》,使我对余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在唱法上,在技巧上,认识什么叫作抑扬顿挫,学会怎么体现人物感情。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课程,对如何唱好传统戏起到一个非常好的启迪作用。
谭富英饰演杨延辉(www.xing528.com)
在这个期间我又跟谭富英谭老师,我的师父,学了一出《将相和》全剧。就听他《将相和》录音,然后我自个儿唱,他给我说戏,排戏时候元寿师哥指导。元寿师哥在院子里头,给我说地方、说身段,谭老师就像我现在这样,太师椅这么一坐,就在这个门槛外头,就这么看、指点,哪点对哪点错,哪点怎么着。我就这么学了一出《将相和》,跟谭富英谭老师学的应该就是这一出。其他戏都是听录音,听他录的《失·空·斩》《桑园寄子》《卖马》《碰碑》这些戏。
我感觉谭先生的这个表演风格绝对地别出一格。首先他的特点是嗓子好,嗓子甜、圆、脆、亮,这点是独一无二的,听他的嗓子,那简直痛快之极,这一点是不可比拟的。第二是他的表演,他那念白跟一般人念白不一样,像一般人念白不管什么地儿都要上韵,都要一个调门,他不,他就像生活说话一样。就是这怎么说,按生活中的这个语气,用这种生活化的艺术语言来表现。
他张口音特别好,【江阳】【发花】【言前】,这些辙口特别地响亮,所以他后来编的戏都是【江阳】,老将军也是【江阳】,把嗓子特点发挥出来了,【人辰】相对比较起来要弱一点。【一七】辙,相对来说就更弱,但是他有他的方法,凡是念白里头有【一七】【人辰】的念法,他都使假音,“你我弟兄在船头畅饮”,这么念。不是畅饮,这就是真嗓儿了。饮字属于【人辰】,属于这个辙口的念白,他加了变音,用这个假嗓子唱,但是他连贯得非常好。
通过这个改变、改良以后的音跟他那个大嗓,那个宽嗓子非常一致,我认为这是他最聪明的地方。他跟我说过几句,我认为是非常掏心窝的话,他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比方说,他跟我讲,《将相和》排第一的是李少春和袁世海,排第二的是谭富英、裘盛戎。同样的戏,同样的角色,但是在剧本处理上不一样,唱腔处理上不一样,所以观众喜欢看李少春,也喜欢看谭富英谭先生,为什么呢?就是你一走【流水】,我就走【原板】;你三档,我两档;你唱“和好”的时候唱的是【二黄散板】,我唱【二黄碰板】。如果你这么唱,我也这么唱,那看他就行了就别看我了。只有技术不同才可以有演员跟演员的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