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教育面临挑战:《新课程高中课程方案教师必读》解决之道

高中教育面临挑战:《新课程高中课程方案教师必读》解决之道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高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意味着我国一半以上的初中毕业生没有受高中教育的机会。因此,未来3年,我国高中教育将遭遇空前绝后的人口高峰。对后五类而言,通过提高教育质量而稳定在校学生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国高中教育必须致力于平等和高质量两种素质的兼得与融合,追求卓越。借口提高质量而使教育发展日益失衡,有违我国的教育性质和国家性质。

高中教育面临挑战:《新课程高中课程方案教师必读》解决之道

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高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试看下列统计数据:[10]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15岁以上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不到初二水平,该水平相当于美国100年以前的人均受教育程度。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15岁及以上的文盲人口为8 700万人。从地伍分布看,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超过15%的省、自治区有6个,其中,西藏、青海、贵州、甘肃的文盲率超过或接近20%。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80%以上仅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0.97%为未上过学或仅具有扫盲班文化程度,接受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者占11.95%,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口比重仅占3.81%。我国25—64岁劳动力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82%,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8%。而1999年,29个OECD国家劳动力受教育的状况是:高中及以上学历者所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例29个国家平均为69%,其中,美国90%,英国88%,加拿大84%,德国85%,日本82%,韩国67%,澳大利亚63%。

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2年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在列入统计分析的49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国民素质竞争力结构中的“金融教育充分性”、“工程师适应性”、“信息技术技工适应性”三项处于倒数第一位;“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处于倒数第三位;“教育体系适应性”居39位;“高等教育适应性”居42位;“人文发展指数”居45位;“生活质量”居38位;“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居34位。(www.xing528.com)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高中毛入学率仅为41.3%,地区间存在巨大差异,其中云南、广西、海南、贵州、西藏5个省、自治区的毛入学率低于30%,最低的仅为13%。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2001年,我国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为53.2%,同期高中毕业升大学的比率为65.5%。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很大,如北京、上海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已达到100%,而黑龙江、安徽则低于40%。这意味着我国一半以上的初中毕业生没有受高中教育的机会。据统计预测,我国历史上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数(15—17岁)突破7 000万大关的年头共4年,分别为:2003年7 395万,2004年7 587万,2005年7 577万,2006年7 143万。2007年以后逐年下降,到2010年降至5 619万。因此,未来3年,我国高中教育将遭遇空前绝后的人口高峰。

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仅表现在地域方面,而且表现在类型与层次方面。从类型方面看,我国高中教育主要由六部分构成: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001年,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为1 404.97万,比上年增长16.96%;其余五类高中在校生总数为1 195.96万,各类均比上一年呈大幅下降趋势。对后五类而言,通过提高教育质量而稳定在校学生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许多职业高中人去楼空,只见教师,不见学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中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被人为划分为各种层次:极少数所谓“重点高中”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持续政策倾斜和庇护下,越来越享有特权地位,耗费甚至挥霍着大多数教育资源;而绝大多数高中生所在的一般高中资源匮乏,质量得不到保证,既要和所谓“重点高中”进行不公平的竞争,又不得不经受市场经济的无情考验。

由此观之,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日益增长的教育机会需求与教育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未来三年(2004、2005、2006年)会登峰造极;日益增长的教育质量需求与教育适应性不够之间的矛盾,现行的高中教育既不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需求,也不适应个人选择、个体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教育民主、教育公平需求与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之间的矛盾,这种失衡突出表现在不同地域之间、高中教育的不同类型和层次之间。

挑战蕴涵着方向。我国高中教育必须致力于平等和高质量两种素质的兼得与融合,追求卓越。盲目扩大教育机会而忽视质量,会招致教育的平庸化。借口提高质量而使教育发展日益失衡,有违我国的教育性质和国家性质。20世纪一百年的发展证明:教育的平等与高质量必须兼得,也能够兼得。这是新时期教育民主的基本内涵。[11]不民主或反民主的事实有时不是道德上的错误,而是理智上的无知。广大教育者和民众意识觉醒之时,即是我国教育民主开始生长之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