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内容的改革首先体现在强化外语能力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外语能力无疑对于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主要国家都非常强调高中生外语能力的培养。例如英国所有高中都开设多种外语供学生选修,如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及希腊语等;德国也开设多种外语课程,如英语、俄语、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及希腊语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外语学习的加强实际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这也是信息时代对未来“地球村”公民的一种要求。其次,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高中生的学习经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长足进步,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应该进入高中课程,让高中生了解科技的最新进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高中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高中课程改革应引导他们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为高中生的体验和实践活动开辟空间。在这方面,日本强调“综合学习时间”,为高中生的实践活动和综合学习提供保障;我国台湾也非常重视实践和活动课程,在九年一贯课程中已纳入“综合活动”学习领域。从发展趋势来看,各国都注重高中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沟通,关注高中生的学习经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由此强调实践与活动体验的综合活动学习领域很受重视。最后,国际高中课程从内容上看仍然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养成。高中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高中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保证高中生基础学力的持续提高仍然是高中课程的重要任务。例如,美国近年来在多数州为了维持毕业生一定的基本能力水准,学生在高中毕业时需要参加一种“基本能力测验”,必须通过这种基本能力测验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对高中生基本能力的测试显然是为了保证高中教育的学术水准,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课程管理方面,国际高中课程改革强调实施学分制管理,而且既规定了修读年限,又规定了修习学分的数量,因此这种学分制亦称为学年学分制。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单位来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制度。可见,学分制管理是一种量化的管理手段,通过给予学生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课程领域的学习情况。学分制是在现代学校教育选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生选修某门科目,考核合格后获得一定的学分。例如,在美国俄亥俄州政府教育部所特许的私立学校中,其9年级至12年级的课程至少应每年规划33学分,这些学分包括:商业或商务训练(2学分,其中包括0.5学分是打字或键盘输入)、经济(0.5学分)、英语(4.5学分)、美术(4学分)、外语(只学一种外语为3学分,如规划两种外语,则各2学分)、健康(0.5学分)、家政(2学分)、工艺(2学分)、数学(4学分)、体育(0.5学分)、阅读(0.5学分)、科学(4学分,其中至少2学分为实验课程)、社会科学(2.5学分,包括0.5学分的美国史和0.5学分的美国政府)、选修课(3学分)。以上每一学分的修习以至少上课120小时为准。学生至少要修18学分才能毕业,这18个学分包括:英语(3学分)、健康(0.5学分)、数学(2学分)、体育(0.5学分)、科学(1学分)、社会(2学分)、选修课(9学分)。[5]采用学分制的学校一般都会规定一个最低的毕业学分数。例如,美国印第安纳州的Greenfield-Central高中实施学年学分制,对高中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及修习年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表1.2所示)。[6]可以看出,学分制强调课程的弹性化,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因此,高中学分制管理的最大的优势在于增进课程对高中生的适应性,使高中生在修习课程方面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可以获得更为自主的学习权利,从而赢得个性化的发展。(www.xing528.com)
表1.2 Greenfield-Central高中毕业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