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亚南全集第2卷:关键论点值得注意

王亚南全集第2卷:关键论点值得注意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个原则也适用于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流通过程。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拿货币出来投资,这个情节本身就包含增加价值的意思。因为用100元买进劳动力,生产的结果变成120元,所以叫可变资本。这100万元的资本是不会增加价值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就失去作用;只有劳动力,没有生产资料,是不能进行生产的。在这个范围内,可变资本也是流动资本,从流通过程来看,它也是流动的。

王亚南全集第2卷:关键论点值得注意

1.流通过程不增加价值,不论是由货币到商品的运动,还是由商品到货币的运动,都是纯粹的形态变化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有一个很大的功劳,就是指出流通过程不增加价值,只是形态变化,由货币到商品,由商品到货币,买也好,卖也好,只是形态变化。这个话是在等价交换原则上说的。比如说,我们拿货币去买商品,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一定的价值,在等价原则上,换得一定的商品。拿商品换货币也是一样。如果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的交换,是不发生价值增殖的。在欧洲资本主义初期,有一个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说,你如果买得少,卖得多,就是好的。买少卖多之间有个差额,人家要把金银给你。但古典经济学者反对他们这种说法,说你买得少,拿出的货币也就少,卖得多,拿出去的商品也就多,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一样,你占了什么便宜呢?并没有占便宜;说占便宜是假的。古典经济学说,流通过程不会增加价值,只是形态变化。这个原则也适用于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流通过程。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买卖不增加价值,那么买卖早一点、迟一点,是不是关系不大了?不是的。

2.简单商品与货币流通,变成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流通,取决于生产资本

我们知道,流通过程是不会增加价值的。简单商品与货币流通之所以变成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流通,完全取决于生产资本。第一卷第一篇所讲的商品与货币,都是简单的商品与简单的货币。只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与货币,才叫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为什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与货币叫做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原因就是,我们讲货币资本是讲投资开始,讲商品资本是讲投资后得到的商品,这中间有个生产过程,这个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因为中间这个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本是增殖了价值的,所以前面的简单商品流通变成了资本流通,后面的简单商品流通也变成了资本流通。现在流通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资本价值。另外,简单商品生产是小生产者用自己的工具、自己的劳动进行生产的,生产出来的东西有多余的才拿到市场上去卖。在这种情况下,流通的当然不是资本。因为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没有榨取别人的劳动力,所以不会增加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榨取了别人的劳动力,才增加了价值。因为生产资本增殖了价值,所以资本家卖出去的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已经包含了增殖了价值的商品,所以叫商品资本。资本家买进商品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所以用来购买商品的货币也就变成了货币资本。从这点看来,资本这个概念,要从运动上才看得出来。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拿货币出来投资,这个情节本身就包含增加价值的意思。资本家与小商品生产者不同,资本家手头的货币,一投资就变成了货币资本,生产出来的商品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所以变成了商品资本。因此,简单商品与货币流通变成了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流通。

在这里还要讲一件事情,第一卷讲货币变成资本,是由于购买劳动力。购买劳动力这个资本是可变资本。为什么叫可变资本?因为用100元买进劳动力,生产的结果变成120元,所以叫可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的是不变资本。为什么叫不变资本?因为用100万元买工厂,这工厂是不会增加价值的。这100万元资本的价值是慢慢地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假设十次转移完,每次就只占10%;100次转移完,每次就只占1%。这100万元的资本是不会增加价值的。那么,既然不变资本没有增加价值,为什么又叫资本呢?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就失去作用;只有劳动力,没有生产资料,是不能进行生产的。只有当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才能使资本增殖价值。因此,生产资料也就变成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我们说流通只是纯粹形态变化,不增加价值,那么是不是说流通关系不大?我们说增加价值靠生产过程,那么是不是说只要把生产过程搞好就行了?不是的。

3.产业资本的三种形态变化——货币资本形态、生产资本形态、商品资本形态,它们的循环与周转的连续性,它们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

不增加价值的流通,对于生产过程的价值增殖有很大的关系。产业资本有三种形态变化,即:货币资本形态;生产资本形态;商品资本形态。离开这三种形态变化,就没有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存在于这三种形态之中,要么采取货币资本形态,要么采取生产资本形态,要么采取商品资本形态。又不是货币资本形态,又不是生产资本形态,又不是商品资本形态,就没有产业资本了。所以,产业资本这个名称,就说明三种资本形态的循环和周转的连续性。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或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或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是连续的。更重要的是,产业资本的三种形态变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流通过程虽然不会增加价值,却对生产过程的价值增殖有重大影响,就是在于产业资本的三种形态变化的相互制约性,相互依存性。就是说,卖不出去不能生产,买不进来也不能生产。买不到生产资料、劳动力不能生产,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也不能生产。因为它们是相互制约的,所以要从运动来看流通过程。没有流通过程,也就没有生产过程,单纯搞好生产过程的想法是不对的。

4.在增殖价值的生产过程中,我们看到的生产资本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在实现价值的流通过程中,我们看到的生产资本,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包括在流动资本中

从生产角度看,生产资本里头包括两个因素:物的因素是工厂、机器、原材料等;人的因素是劳动力。在增殖价值的直接生产过程中,我们看到的生产资本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实现价值的流通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从生产过程中看,那一种资本增殖价值,那一种资本转移价值,在此基础上,再来看流通过程,是否还是那个东西。从流通过程看,价值是一次转移,还是多次转移,即是流动资本还是固定资本。机器、厂房、工具,都是固定资本。固定资本要经过好多次数、好多年才能把价值全部转移过去。原料、燃料、辅助材料,都是流动资本,它们是一次就把价值全部转移过去。在这个范围内,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也是流动资本,从流通过程来看,它也是流动的。因为在消费劳动力的一次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东西,劳动力已经把其价值再生产出来了。所以,从不同角度看,资本有各种区别,这种区别关系很大。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没有一个人搞清楚这个区别,他们总是把不变资本同固定资本扯在一块。马克思把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分开,再看生产过程的资本是怎样的性质,流通过程的资本又是怎样的性质。如果混在一块,就没办法研究。

5.整个资本周转的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加速资本积累,不但要尽可能缩短流通过程的时间,减少流通费用,而且要尽可能缩短生产过程的时间,不断更新固定资本,加速流动资本中的可变资本周转,同量预付可变资本就可以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周转愈快,愈能加速自己的积累。如一个企业一年周转三次,另一个企业一年周转一次,它们的资本的积累就不一样。资本周转得快,积累就快;资本周转得慢,积累就慢。所以,资本家为了加速资本积累,就从两个方面努力:一个是尽可能缩短流通时间;一个是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要尽快地买到生产资料、劳动力,尽快地把商品卖掉。如果在流通过程中,把买的时间耽搁了,把卖的时间又耽搁了,流通时间拉长了,就会积压资本。还有,流通的时间拉长了,货卖不出去,生产又要继续,就要借一笔货币资本来买原料。这样,对货币资本的需要量就更大了。所以,买卖虽然不增加价值,但买卖约束着生产过程。只有尽可能缩短流通时间,尽量减少流通费用,才能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

为了缩短资本周转的时间,不但要加快流通过程,还要加快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所搞的“合理化”,就是使它的生产技术更好,更完善,使一切东西更快地生产出来。有几个国家的工人在与“合理化”作斗争。如日本的煤矿资本家搞“合理化”,使煤矿的生产技术更加机械化,工人大力反对。为什么工人要大力反对?因为“合理化”了,资本家就要解雇一批工人,工人又要失业。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欢迎技术改革,因为技术改革可以减少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过程时间,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www.xing528.com)

6.固定资本周转与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固定资本周转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危机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当时用了这些名词:资本的停滞,资本的相当活跃,资本的异常激动,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就是这样运动的。我们从反对资本主义的立场讲,叫危机,资产阶级却抓住循环中的另外一点——繁荣,叫做景气。观点不同,看法也不同。这个危机有四个阶段:停滞,慢慢活跃,很繁荣,危机。资产阶级回避危机这个名词,老找繁荣这个名词。现在美国、日本有许多机关都在研究危机这个东西,但他们不叫“危机研究所”,而叫“景气研究所”。研究什么?研究危机是怎样产生的。资产阶级研究这个东西,当然很困难。资产阶级不肯承认私有制度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仅仅是从技术角度看问题,所以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

7.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总资本运动是在个别资本运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是不同的。

个别资本的运动是从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的循环出发,社会总资本运动必须从商品资本的循环出发。为什么社会总资本运动必须从商品资本的循环出发,因为在这个运动中,不但要求与商品的价值补偿相适应,还要求与它们的物质形态更替相适应。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再生产,每年国家都有计划,如准备投资多少,工业投资多少,农业投资多少,这是从价值出发来讲的,从货币资金循环出发来讲的。但是这还不够。假如,假定在工业上投资100万元,在农业上投资50万元,还要从物质形态上来讲,工业、农业的生产资料从哪里来。就是说,不仅仅要有多少资金投下去,还要求投下去的货币价值有实在的物资相适应、相配合。农业生产上要的东西,与工业生产要的东西又有不同。所以,仅仅从货币资本的循环出发,不能讲社会总资本运动。马克思讲社会总资本运动中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再生产不仅是价值问题,而且要解决物资问题。

8.社会两大部类的生产(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生产)

上面讲到社会总资本运动要解决物资问题。马克思把社会上千百万种物资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资料,一类是消费资料。这是最高度的科学概括。当然有些消费资料也可以用作生产资料,如粮食是消费资料,当作种子消费时却是生产资料。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类,那么社会生产也就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类的生产,每年都要求平衡。

9.在简单再生产公式上要求两大部类的生产相适应,要求第一部类的全部生产资料与第一部类、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相适应,要求第二部类的全部消费资料与全国国民收入相适应

10.在简单再生产公式上展开的扩大再生产公式

马克思提出的简单再生产公式是假定今年生产出来的东西,有多余的全部消费掉,明年是在同样规模上进行生产。这种生产叫简单再生产。如果今年赚的钱,不全部消费掉,而是把其中一部分拿出来投资,用于再生产,这就叫做扩大再生产。马克思指出,如果在简单再生产上能够做到平衡,两个部类的生产相适应,那么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就容易解决。

11.即将在第三卷看到的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生产状态,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致命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有千百万个独立生产者,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在这个条件下,要使价值消耗相互补偿、相互符合,要使物资更替相符合,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相矛盾。根本矛盾就在这里,生产不是为了需要,而是为了谋利。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就很容易和消费脱离,与消费不相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广大消费者是劳动人民。工人阶级要为资本家做两件事:一件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一件是为资本家消费商品,使资本家实现剩余价值。这两者是相矛盾的。因为工人为资本家生产的剩余价值多,资本家剥削工人就多,工人为资本家实现剩余价值的能力就小。工人阶级要为资产阶级生产剩余价值,还要为资产阶级实现剩余价值,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解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