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卷,讨论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的流通过程,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过程的补充来说明的,是就讨论资本的生产过程时,分别提到了,但没有深入考察的流通的有关问题,来进一步加以研究。所以,从总联系上讲,这一卷的讨论,是在前一卷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马克思告诉我们:“在本书第一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当作个别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进行分析的。我们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本身的生产。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和物质变化被假定了,但未进一步加以考察。我们假定,一方面,资本家会按照产品的价值来售卖产品;另一方面,又会在流通领域找到过程重新开始或继续进行所必要的各种物质生产资料。我们在那里详细考察过的唯一的流通领域中的行为,只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基本条件的劳动力的买和卖。”[94]这就是说,在第一卷,只是在讨论资本生产必要的限度内,论到了流通的行为。哪些是讨论生产过程必须涉及的流通行为呢?除了上述的劳动力买卖以外,在开始,还对于作为资本生产历史前提的商品货币及其流通关系,作了说明;在理解直接生产过程必要限度内,分别初步讲到了由货币到商品的流通和由商品到货币的流通。除此以外,就只是在有关的场合,作了这样或那样的假定,但都没有深入考察。那都是要留待这一卷来讨论的。
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虽然这一卷基本上是讨论流通过程,但有一些要在流通过程中,或者在流通过程已经讨论到的基础上,才好进行说明的有关生产再生产问题,却又必须在这里加以处理。比如,关于产业资本的形态变化、生产资本的循环周转,特别是关于积累与扩大再生产问题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到,《资本论》结构的高度科学性,不仅在就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质,区别了生产、流通、分配的主从关系,还就各种经济范畴在各别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作了适当的安排。(www.xing528.com)
总之,这一卷的总的要求,是要说明所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是如何依一定的流通过程来实现或者看它能否顺利实现。全卷共分三篇,第一篇讲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讲资本的周转,第三篇讲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由于资本的周转,无非是对资本循环在周转过程上予以考察,因此,第一、第二篇都是就个别资本运动立论的,而第三篇又是在第一、第二篇的基础上来讲社会总资本运动问题,所以,这里我把它分作两点来说明,即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在把它们作过分析以后,然后再看其间存在着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